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将跨省联动打击文物制假售假行为

发布日期:2017-09-15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265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近年来,随着参与文物艺术品收藏投资的人群增多,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表象下,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假托“文物”名义售假坑骗、虚假宣传、无资质从事文物经营等乱象也层出不穷。

针对文物流通市场多年的积弊,如何对症下药?阻碍文物流通行业发展的症结和瓶颈有哪些?实现文物流通市场的“社会共治”,政府与从业者应如何形成合力?日前,多位专家与业内人士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就行动方案的落实、行业问题的破解建言献策。

将跨省联动打击文物制假售假行为

今年7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文物局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日前,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文物局也根据《工商总局文物局关于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的通知》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了《联合开展文物流通市场专项整顿行动方案》。整顿行动将持续至今年10月。本次整顿行动旨在打击非法经营文物行为,引导民间合法收藏,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尽管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整顿通知并非首次,但这次整顿行动却因力度强、范围广,在业界“一石激起千层浪”。查处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假托“文物”名义售假坑骗的违法案件,是本次行动的打击重点。除古玩(文玩)市场、旧货市场、涉及文物经营活动的特色商业街、文物旅游景区外,互联网市场也将成为行动的整顿对象。

一直以来,广东都是全国重要的文物流通集散地之一,特殊的港口贸易和地理特点让其成为文物流通的重要窗口,几乎每个地级市都形成了规模不一、业态各异的古玩(文玩)市场。仅在广州一城,古玩城就有4家,有文物经营行为的古玩商铺就有450多家。

然而,在繁荣的文物流通市场背后,也存在着各种涌动的暗流。随着全国各地大量文物商品汇集南下,滋生了盗掘出土文物的灰色利益链条。文物造假现象同样层出不穷,不少来自外省产业化生产的假文物,源源流向广东,再分批运到世界各地。

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吕顺介绍,广东近年还出现了假鉴、假评、假拍“一条龙”的诈骗模式,而且波及全国。2014年曝光的“广州市古今通宝展览公司”诈骗案就是其中一例,对行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部分民间收藏展也是汇集造假“文物”的重灾区。2013年,河北“奇葩博物馆”冀宝斋浮出水面曾轰动一时。广东也曾出现类似情形。有媒体曾披露,番禺某“大师”私人珍藏馆竟藏有多件“国宝级文物”,包括其声称为西汉时期的两件“金缕玉衣”。然而,馆方却从未对相关“文物”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民间的藏品都是从流通市场收回来的,要解决民营博物馆赝品泛滥的问题,就必须从流通市场抓起。”吕顺表示,目前省文物局已出台规定,要求每年对民营博物馆藏品真伪进行鉴定和博物馆运营综合评估,文物流通主体经营市场和平台机构的管理,也可参考上述办法。

记者了解到,广东下一步还将与河南、安徽、江西等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加强信息联系,必要时进行跨省联动,共同打击文物制假售假行为。

采取分级分类管理的“过渡”办法

除对文物制假售假行为重拳出击外,整顿监管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也是本次行动的重点之一。按照相关规定,文物商店必须申报文物经营许可。但吕顺坦言,超范围经营、无资质经营的情况目前仍然存在,许多古玩店只有“工艺品店”的资质。“他们卖给顾客时说是‘文物’,但执法部门来到,又辩称自己卖的是‘工艺品’,这为执法带来不少难题。”出于种种顾虑,不少古玩城的经营业主将文物商品下架,有的甚至临时歇业,或“转移战场”在家经营。

“只要存在经营行为就得规范合法。”在吕顺看来,引导业主合法经营,让规范经营逐步成为行业新常态,才是整顿行动的根本目的。

不过,他同时指出,不少经营主体的资质,确实与《文物法》申报文物经营许可的部分条件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文物商店设立须‘有5名以上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这对大部分商户来说,短期内确实难以实现。”

“整顿行动通知下发后,已对目前混乱的文物经营市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大多数诚信经营的商户,面对整顿带来的变化,还需要慢慢适应。”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市文物总店原总经理曾波强认为,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成立监管部门,让商户知法守法;本地职能部门在落实国家文物法时,也应根据当地情况酌情处理。

吕顺建言,政府未来可采取分级分类管理的“过渡”办法:一方面,鼓励符合条件的准文物经营商户申报“文物经营许可”;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培训、提升业务技术水平、信息备案登记、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等办法,对那些暂不符合条件但经营行为较为良性的经营商户加强引导。

广州文物考古研究院原考古领队丁巍进一步提议,设立商户“考级取证制度”,由政府与行业协会就相关法律法规与业务常识,联合组织培训与考核。商户们只要通过相应级别的考核,就可以领取相应级别的证照,并经营相应范围的商品。

业界呼吁建立“文物备案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古玩、文物采用线上交易,这也增加了文物流通市场的复杂性。一些不法商户通过网络售假或非法集资的案例,也不时见诸报端。本次整顿行动也将检查“旧物”“古玩”等互联网网站的经营行为纳入主要任务。

对此,广州市文物总店副总经理蒋斌呼吁设立“文物备案体系”,对市面流通的文物进行编码,由经营者通过网络上传资料并获得编码,消费者可凭编码联网查询文物的登记情况,并以此作为维权的证据。

尽管该体系的建设工作量大,目前还有不少技术性难题有待克服,但吕顺认为,建立文物信息登记制度是大势所趋。除文物外,经营主体也必须有自己的“身份证”,颁发行业经营统一的信用代码,他们形成的所有交易记录都能在线监管,“在规范商户经营的同时,也规范文物经营平台”。

“文物流通市场的重要症结,就是这个行业缺乏体系建设,包括标准化服务体系、行政监管体系、信息管理与信用体系等。”吕顺认识到,要符合现代商业环境和契约精神,某些明显不合时宜的“老行规”同样需要改变:“文物本身承载的文化信息很复杂,很难‘一刀切’管理,但交易操作流程是可以规范化的。”

不少业界代表都呼吁,作为省文物局主管的针对文物流通市场规范管理服务的省属专业行业协会,按照目前行政改革的方向,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将协助省文物局,要在今后的市场规范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整合行政管理和专业管理资源,出台专业规范,发挥专业优势和作用,为广大商户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正在起草文物流通行业服务标准,不久也将出台。

“我们将协助文物局将管理条例细致化、标准化,为广大商户提供合法经营路径与办法,也有很多的课题需要突破和解决。”吕顺期待,广东省文物艺术品行业协会能成为商户与政府之间的一道“桥梁”,通过形成社会合力,让我省文物收藏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