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文物诉说着123年前的战争
【中华收藏网讯】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3周年。
1894年7月25日,在朝鲜丰岛海域,日本对中国不宣而战。在这场海战中,中国损失了广乙舰,操江舰被俘,同时租用英国的商船高升号被日舰击沉,船上搭载的千余中国士兵仅有200余人生还。
当年高升号的沉没之地就在今天韩国仁川市蔚岛南面2公里的海域附近。
打捞出水的当时清军士兵还在使用的大刀
从高升号上打捞出的银杯、舰钟、鹰洋等
韩国在2001年通过民间打捞公司进行了彻底打捞。银锭、青龙大刀,刻着团龙图案的皮带扣,还有异域色彩浓厚的墨西哥银币、银杯、玻璃杯……这些展放在韩国仁川市立博物馆的文物,静静地在讲述123年前那场中日丰岛海战。
打捞“海底马蹄银”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自1925年开始,韩国媒体就对打捞高升号进行跟踪报道,报道中大题目充斥着“海底银块”“百万圆”“海底马蹄银”等词汇。
韩国对高升号的打捞持续了76年。
在2001年,韩国金船公司宣布,该公司完成了对高升号的打捞工作。
根据韩国法律规定,金船公司将有权获得打捞所得财物的80%。有说法称,高升号可能共装载了600吨左右、约合8800万美元的银锭。
当时的档案资料也显示,除了运载援朝士兵,高升号上也载有军饷数十万两白银。
对于这艘船上具体打捞的财物价值,金船公司并未明说。其中一部分文物2015年开始在韩国仁川的市立博物馆展出。
笔者曾就此对仁川市立博物馆进行询问,该馆展示教育部部长裵晟洙说,展示的文物有5件银锭,此外还有墨西哥银币、银杯、玻璃杯、瓷器、牙膏盖等19组。
同时裵晟洙还寄来了一本展览图册,从图册上可以看到,还有当时清军所拥有的枪支、大刀等兵器,甚至还有高升号的舰钟。
事实上,在1894年7月25日高升号沉没后,李鸿章就指示盛宣怀要进行打捞。盛宣怀也确实对打捞工作进行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只是后来战争形势的迅速变化,特别是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丧失了制海权,打捞高升号已不具备条件。
“最后的日出”
如今在讲述中日甲午战争时,高升号已是一个标志性名词,它是丰岛海战中四艘与中国有关的船只之一。
1894年7月25日,是一个晴天。清晨,高升号正在向朝鲜牙山驶近。
高升号是清末英国印度支那轮船公司的商船,建成后投入中国天津至上海航线。
1894年初夏,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鉴于局势紧张,北洋大臣李鸿章决定增兵朝鲜牙山,租用“高升”“爱仁”“飞鲸”三艘商船为运兵船。
7月21日、22日、23日,爱仁、飞鲸、高升依次从天津大沽起航,北洋海军的济远舰和广乙舰为组成护航编队。
7月25日这天上午,在海上航行了3天的高升号开始接近丰岛海面。
此时,在还未完成为前两艘运输船护航任务的情况下,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决定率军舰提前返航。
早晨5点30分,太阳刚刚升起半个小时,济远舰桅盘上的瞭望兵发现了几缕煤烟。
7点钟,济远和广乙到达丰岛附近,确认前方正是三艘日舰,编队进入战备状态。
7点45分,在朝鲜丰岛海面,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三舰不宣而战,吉野舰射出钢铁榴弹。
“丰岛海战”由此爆发,中日甲午战争由此开始。
海战爆发时,高升号并不知情,依然在全速向牙山驶进,误入战场。
早上9时许,高升号即将抵达丰岛海面的南阳湾,船上不少官兵站在甲板上呼吸新鲜空气,看着初阳海景,这成为他们绝大多数人能看到的最后的日出。当时正在值班的大副、英国人田泼林忽然发现有军舰向高升号驶来:最前面的一只船,挂有日本旗,上面还有一面白旗招展。两船交会时,这艘船还进行了一次升降旗。
这被田泼林误认为是日本军舰在向高升号表示敬意。但实际上,这不是日本军舰,而是从丰岛战场上准备挂白旗逃走的济远舰。
“我辈同舟共命,不可为日兵辱”
济远舰逃走后,满载士兵的高升号被日舰截停。
当时高升号上搭载的清军有统带官员吴炳文率领的义胜前营300人、骆佩德统领的通永练军左营500人、许天才统领的仁字军亲兵前营炮队100人、张砚田统领的北塘水雷营35人,再加上仁字军营务处、文案等共有1116人,随船还有12门行营炮。
此外,船上还有两位特殊的乘客。一人是随行的德国人冯·汉纳根。汉纳根原在德国陆军服役,退役后来到中国担任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曾负责旅顺基地炮台的设计监造,此行的任务是“座舱”,照料高升号。
另一人是仁字军营务处帮办高善继。据载,当时日本人登上高升号后,迫使英国人舰长屈服。得知消息后,全船中国官兵群情激愤。高善继说:“我辈同舟共命,不可为日兵辱。”“我辈自请杀敌而来,岂可贪生畏死?吾家世受国恩,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说罢,一面派人看守操舵室,同时要求船长告知日军这一决心。
与其他人不同,高善继主动请缨,这在当时的清朝陆军中极为少见。
高升号和日舰相持到下午。
下午1时,在距离高升轮150米处,日舰浪速向高升号发了一枚鱼雷,不过没有击中。恼羞成怒的浪速舰此后向毫无武装的高升号齐射开火,发射了2枚260毫米炮弹,9枚150毫米炮弹。
高升号开始下沉。
沉没前,高升号上的中国士兵用手里仅有的步枪做最后的悲壮还击,但也有学者认为“步枪抗击军舰”只是一种“传说”。
下午1时46分,高升号全部没入水中,浪速舰放下一艘舢板搜救欧洲人,同时军舰上的小口径速射炮开始对海面上的中国士兵进行屠杀。
事后统计,高升号上搭载的千余中国士兵仅有200余人生还,英国船长、大副等人被日军救起,德国人汉纳根和其他250多名士兵泅水到附近的一座荒岛,后被西方军舰救起。
这一事件史称“高升号事件”。
丰岛一战,济远逃跑,广乙受重伤搁浅,为避免资敌焚毁。
在高升被攻击的同时,北洋海军的一艘运输舰操江号也因途径战场被日军俘虏。而另一艘英国商行的“飞鲸”轮在从牙山湾返航时,目睹了高升号血染大海的一幕。
“高升轮,永不停息的航海”
高升号运载的淮军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这支援军的损失对后来在朝鲜半岛上的中日陆军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那一刻起原本就已偏向日本的战争天平不可避免地变为一面倒的碾压态势。
最为可笑的是,高升号被击沉后由此产生了一场国际官司。当时高升号的东家英国印度支那轮船公司原本是通过英国外交部向日本政府提出索赔,但后来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再加上日本做足了国际舆论和法律的功夫,1895年英国政府转而指示印度支那轮船公司向清政府索赔。
虽几经抗争,最终清政府仍然屈辱地向英方赔偿了高升号沉没的损失。
在交流的最后,仁川市立博物馆展示教育部部长裵晟洙说了这样一段话:“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对韩国都是一件非常惨痛的事件。日本取得了胜利之后主导了朝鲜半岛10年,之后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朝鲜半岛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我想我们一定要审视历史,不能让同样的悲剧在中国和韩国重演。”为此,仁川市立博物馆在2015年举办了“高升轮,永不停息的航海”为主题的展览。
仁川市立博物馆专门设立了中日甲午战争的专门展区,不仅有高升号的遗物,也展示关于清朝与日本战争的各种遗物。
“有很多中国人来这里参观过。”裵晟洙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