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交易应书面明确艺术品价值及用途
【中华收藏网讯】与一般商品不同,艺术品较为特殊,可能并无一个权威、确定的价格,或者不同时期价格浮动较大,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卖家利用买家不懂行情或者不了解艺术品价值的劣势而虚报价格,让买家遭受损失。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合同一般包括: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买卖合同的内容除依照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以外,还可以包括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根据上述条款,越秀法院法官建议:一、艺术品的交易双方应当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对必要条款所涉的内容作出约定,并签订书面买卖合同;二、对于艺术品的买卖、展览、寄存售卖等行为,应当首先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鉴定并公证,避免日后因艺术品毁损需要确定赔偿数额时,双方各执一词;三、双方应当对艺术品的交易用途作明确界定。现实中曾出现双方对艺术品用途的口头约定不明确,一方认为涉案艺术品是用于供鉴赏用,另一方却辩称是寄存出售,导致纠纷。
由于艺术品的价值普通人难以断定,容易让用心不良的人借此“碰瓷”并要求高额的损失赔偿费用,或者利用该艺术品被对方长时间占有的借口让对方交付租赁费用,因此,涉及艺术品的交易行为应当小心谨慎,莫贪便宜。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