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故宫文物修复的工匠精神与对当下的启示
【中华收藏网讯】9月10日下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上海以“古为今用:新时代中国家具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发表演讲,他说:“过去的匠人是做物质生产的,他们身怀绝技,作品精美。而在其作品中所含有的文化内涵,就是一种匠心。到了今天,我们说工匠精神,就是要用工匠的作品和技术,引导社会大众的价值观。”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于在中国家博会大讲堂发表演讲
“没想到我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但这里是一个集聚工匠精神的地方。”调侃自己是故宫“守门人”的单霁翔9月10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家博会大讲堂上,以“古为今用:新时代中国家具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为题,向家具行业的设计师与企业家发表演讲,让听众在体悟古代匠人匠心的同时,引发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层思考。
单霁翔在演讲中说:“过去说起故宫博物院,我们经常骄傲地说一些‘世界之最’,比如这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这是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里面收藏着世界最丰富的文物藏品,也是世界观众来访量最多的一座博物馆。但是这些‘世界之最’是最重要的吗?其实不是。重要的在于,这里是一个集聚工匠精神的地方。”
单霁翔透露:“我们在进行乾隆花园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时候,曾经修复过一个室内的江南戏台,这间屋子的墙壁和屋顶上都裱着整幅大师画作,其中裱画所用的材料来自安徽山里的一种植物。为此专家们赶到山里寻找这个植物,和当地的技艺传承人一起试验了几百次,才还原出来。如今,画作重新裱上了,观众是看不到这些努力的,但这就是工匠精神。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故宫文物修复师成为“网红”,单霁翔认为,在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的背后,正是工匠精神的极致。“这部片子把很多默默无名的工匠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青铜器修复专家,陶瓷、木器、漆器、乐器、家具、挂瓶、象牙、罗甸、缂丝、钟表,这些修复够不够呢?我认为今天来说是不够,所以我们建立了‘故宫文物医院’,可以负责任说现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的文物医院,200名文物医生,它是开放的。2个星期后,这个月的28日开放以后,观众可以预约看文物修复的过程,使民众能够知道故宫文物修复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对于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该如何传承与创新,单霁翔认为:“要和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接轨,要研究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以高质量的产品、良心的竞争来迎接市场。要看谁的作品更有文化、更能提升人们的品质生活——这是中国家博会应该展示的精神,也是我对当代匠人精神的理解。”。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十五五”规划看文化:文化战略的愈发重要性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