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刹仅剩一龟一井 文物部门:会把文物看好
【中华收藏网讯】华严,出自《华严经》及华严宗,是汉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京雨花台区小行、宁芜铁路线东侧曾有一座华严禅寺,如今建筑早已不存,只剩下明代的龟趺、古井、须弥座等。最近附近的村庄已完成拆迁,现存文物的命运也引起文物爱好者的关注。
拆迁后文物如何保护?市民发问文物局
最近网友“学院”在“南京网络问政”上发帖,向南京市文广新局提问关于华严寺旧址的保护问题。由于华严寺所在地块原先是村庄,正在进行搬迁,“等挖土机开挖建筑垃圾时,一定会被毁掉,太可惜了。”网友“学院”留言说。
9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华严禅寺所在的雨花台区华严村。目前这个地名已不存在,几经周折,通过询问附近上年纪的居民才找到了进村的小路。在一处平房拆迁留下的废墟中,露出一座巨大的龟趺,其龟身部分已被建筑废料和杂草掩盖,只剩下头部还能从半人高的杂草丛中露出来。记者注意到,龟身上的花纹还隐约可见,背上留有一个驮石碑的凹槽,而距离龟趺仅三四米还有一口古井,井圈内侧清晰的井绳辙印是饱经岁月的证明。
建寺缘起南朝,抗战中张灵甫曾在此受伤
华严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南朝佛寺志》之中,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南京出版社《雨花遗珍》记载,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南京城南的碧峰禅寺的住持佛妙为了恢复南朝的华严寺,在旧址上重建塔院,并奏请明成祖朱棣赐额“华严寺”,重建后的华严寺占地20亩,山门、金刚殿、观音殿、天王殿、伽蓝殿、大雄宝殿五和僧院……甚至还有石塔一座,规模颇大,但到了明朝末年,华严寺又日渐破败。《金陵梵刹志》记其“殿宇多颓,寺僧俱以栽花植果而为佛事”。
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久攻中华门防线不下的日寇,企图迂回防线侧翼的华严寺,时任第74军第305团上校团长的张灵甫曾率部死守华严寺一带,利用当时已经年久失修、残垣断壁的寺庙建筑为掩护,与日寇血战一昼夜。在华严寺一战,团长张灵甫、时任营长的于清祥都受了伤。
文物部门:请市民放心,一定把文物看好
对于网友“学院”的提问,南京市文广新局的网络发言人回复说:华严寺遗址为雨花台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寺庙遗址的构件为该处文物的组成部分……街道已经结合周边改造项目,正在编制保护方案。
雨花台区文化局局长朱向东介绍说,除了记者在现场发现的龟趺、古井,现场还有一座石刻的须弥座,都是明代华严禅寺的遗物。“早年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残段碑刻等,被当时的村民用作门槛,已经回收到西善桥的老城南博物馆。”朱向东告诉记者,目前华严村地块已经拆迁完毕,地块定位为二类居住和研发用地,但还没有招拍挂。“按照文物法,地块出让后要进行文物勘探,再具体制定保护方案。”而对于拆迁后、开发前的“空窗期”,朱向东介绍,日常已经由街道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巡查,“请市民放心,一定会把文物看好。”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