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仅以年代早晚衡量钱币价值
【中华收藏网讯】中国钱币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具有很高的投资收藏价值。一般初玩钱币收藏的人,大多以为钱币越古老越好,越古老价值越高,其实真正的钱币收藏并不是这么回事。
一般来说,年代久远的古钱币的确较为珍贵。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钱币就越值钱,年代较近的钱币里也不乏价格十分昂贵的。距今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然而市场价仅150~200元一枚,且品相尚可。二千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之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钱币市场里一二元即可买上一枚。但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同样令人匪夷所思。战国时的“三孔布币”,售价高达上万元一枚,且有价无货;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也绝不会低于3.5万元一枚出手。一百多年前问世的各种清代钱币,绝大部分售价都不高,几元钱一枚的比比
皆是,但有个别品种也高达上万元,如“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的“天国通宝”等就价值不菲。有些当代钱币虽说面世仅几十年,但同样价格高企,一张第三套人民币“背绿水印”一角券(如图)市场价高达4.5万元,比二千多年前问世的目前仅售二三元一枚的秦“半两”、汉“五铢”价格要高上万倍以上。
为什么各种古今钱币价值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主要原因还在于钱币存世量的多寡。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币的数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改朝换代,这类钱币的数量自然就很少。“物以稀为贵”这条原则尤其适用于钱币收藏。战国时“明刀”虽仅流行于燕国一地,但由于铸量可观,至今仍时有出土,且动辄即成百上千枚;“五铢钱”从汉朝中期开铸一直延续至隋朝末年,在长达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年复一年的重复铸造,留传下来数量之多可想而知。北宋王朝历经150多年,文化发达,商业繁荣,铸钱之多,空前绝后,一幅《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宋神宗时,每年铸钱多达500万贯以上,时至今日北宋通宝钱仍遍布于大江难北,连域外也时闻出土,北宋钱数量之多由此可见一斑,所以虽说过了一千年,绝大多数北宋钱依然不值钱。第三套人民币“背绿水印”问世不久即停止发行,其存量非常稀少,被誉为第三套人民币“币王”,成为十分罕见的人民币珍币。
由此可见,钱币价值之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存世量,与年代是否古老久远没有必然的关系,各种钱币售价之所以十分悬殊,根本道理也在于此,所以在钱币收藏中,千万勿以年代早晚来衡量钱币价值的高低。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真实的汝窑:器型丰富,远超你的想象!
- 中国买家:古文物的经久不衰令我们顽强地在世界各地追寻中国文物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最后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