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翁收藏十几万张邮票 开设博物馆展示邮票发展史
【中华收藏网讯】学生时代,雷树森就爱上了集邮。一张张邮票陪伴着他,走过了半个世纪。
“从14岁时得到第一张邮票开始,我就视若珍宝。现在我都70岁了,攒下了超过10万张邮票。可以说,这些东西陪伴我走过了大半辈子,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中。”如今,雷树森自费开了一家邮票博物馆,展出他收藏的这些宝贝。“我只想着和其他集邮爱好者一起分享,让大家从邮票中找到共鸣。”
邮票博物馆是一栋5层高的小楼,开设在西安市雁塔区月登阁村。昨天,三秦都市报记者走进这个博物馆探访。
所藏邮票五花八门种类齐全
博物馆各个展厅的墙壁上,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邮票。
这是雷老精挑细选出来的一部分藏品。记者看到,这些邮票里,有世界伟人及风云人物的纪念邮票,有2014年青奥会全套邮票,还有从南昌起义到现在,反映军事题材的陆海空三军的中国军邮全套邮票,唐宋元明清名人珍邮全套邮票。除了这些系列邮票之外,还有体育、民居、十二生肖等单系列邮票。
“这50多年里,我收集的实寄封、首日封和世界各国邮展纪念封占到全部藏品的60%。金银镶嵌纪念封珍藏版,绝版错票、名画珍邮及中国早期邮票更为奇特。还有纯金56个民族大团结纪念品、莫高窟唐飞天真品等多种邮品。”
雷树森给记者拿出一张邮票,“这张叫全国山河一片红,发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现在很难找得到。”
第一张邮票来自老师的信封
雷树森与邮票结缘和大多数集邮爱好者一样,都来源于信封。
“那时候我在渭南市瑞泉中学读初中。有一次帮老师收信,看到信封上粘贴的邮票很漂亮,就问老师要了过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收藏邮票的爱好坚持了几十年。”回忆起幼时,雷树森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当时为了问老师要这几张邮票,我站在门外足足纠结了一个下午,才鼓足勇气开口。”
从那时起,邮票就让他“着了魔”,只要看到信封,他就来了兴趣。
后来参加工作,雷树森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花在了邮票上。“邮局发行新邮票,我就排队去买,周末我也会到处跑着去淘宝。当年工资不过30元,后来慢慢涨到3000多块钱,大部分都让我花到了邮票上。”
一生积蓄全部用来集邮
退休前,雷树森在铁路部门工作。“当时我的工作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天南地北地跑,收集到邮票的机会比较多。”雷树森说,当年,他收集邮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跑遍全国的集邮市场和杂货摊寻找;二是请朋友帮他一起收集,有时候也跟人置换。
在邮票博物馆工作的梁阿姨告诉记者,雷树森对于集邮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他老伴不太喜欢他干这个,说他年轻时把工资全部用来买这个,现在年纪大了还是一样,积蓄全部都买了邮票了,但他儿子媳妇还挺支持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2025年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 国 家文 物 局九部门推动民间藏品征集,民藏文物终于被肯定了?!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出手打破艺术品市场发展围墙,政策催动文化产业升级
- 富豪大举布局艺术品市场:艺术品经济在国内势不可挡!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