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博物馆藏品来源堪忧
【中华收藏网讯】近年来,我国非国有博物馆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4年,全国博物馆总数为4510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982家,占到总数的21.8%,比2009年底翻了一番还要多。
2015年,全国博物馆为4692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110家,比上一年增加128家,占到总数的24%。
到2016年年底,全国博物馆为4873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297家,比上一年增加187家,占到总数的26.6%,发展速度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十分明显。
非国有博物馆大多收藏品种独特、门类丰富、特色明显,承载了诸多独具个性的艺术文化,有的还填补了国有博物馆难以触及的空白,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非国有博物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乱象,比如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资产管理不规范、藏品真实性和来源合法性堪忧等问题。
▲冀宝斋博物馆
特别是藏品来源合法性和真实性的问题,长期以来为文博业内所质疑和诟病。在2013年非国有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中,“藏品真实可靠、有鉴定证明”一项的得分仅为54.9分(百分制),像冀宝斋博物馆事件、西丰县鹿城博物馆事件等,都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
据有关人士讲:“很多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的确并非来自合法的拍卖转让,而是从黑市个人手中‘淘来’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盗掘文物,在评估中无法说清藏品的来源。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销赃行为,其本身也涉嫌违法。”
因此,在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藏品来源不明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特别是不能让非国有博物馆,成为“三盗”(盗掘、盗捞、盗窃)文物洗白身份的庇护所,成为不法盗墓分子销赃的藏身地。这是因为,我国文物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无论是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参与“三盗”文物的非法交易,否则就是触碰法律红线。
这次,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中,加大了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监管力度,将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和信用档案制度、加强对征藏活动的指导、开展藏品建档备案、根据需求提供文物鉴定服务等途径,解决非国有博物馆藏品来源的问题。
各类非国有博物馆也应积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守文博行业操守,坚持合法收藏藏品,自觉杜绝接受非法途径的文物,这应成为非国有博物馆共同坚守的职业底线。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