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省”河南首次赴蒙古发掘大型匈奴墓地
【中华收藏网讯】7月19日,河南省赴蒙古国联合考古项目在郑州启动。中方考古队将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师生一起,联合考古调查、测绘、发掘、研究和保护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合作完成“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考古研究项目。此次联合考古是河南省第一次境外考古。
在古代北方匈奴与汉朝或战或和、书写一段段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两千多年后,由中国文物大省河南省组建的首支境外考古队19日赴蒙古国,对一处大型匈奴贵族墓地进行考古,和蒙古国同行一起探寻两汉时期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交流,保护文化遗迹。
河南省赴蒙古国联合考古项目当日在郑州启动。中方考古队将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师生一起,联合考古调查、测绘、发掘、研究和保护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合作完成“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考古研究项目。
这一墓地位于蒙古国中北部后杭爱省境内、后杭爱山北麓,墓葬总数超过400座,由数十个墓群组成,每一个墓群均包含一座主墓和数量不等的陪葬墓。
被蒙古国学者认为是公元前后匈奴国王墓的1号墓葬群,是该墓地中规模最大的,也是目前蒙古国境内同时期墓葬中规模最大的。此前,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持续10年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清理了1座大型主墓葬和20余座陪葬墓,出土保存完好的汉代马车、玉璧、玻璃器、金银器、铁器、陶器等遗物。
“两汉时期,匈奴与汉王朝或战或和,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中方考古队执行领队周立刚说,“这一匈奴国王墓中出土的汉代马车,是汉王朝赠与的。玉璧和一部分铁器、陶器,也是典型的汉代中原文物,玻璃器虽然是罗马器物,但可能也是通过丝绸之路经中原传过去的。”
匈奴是一支活跃在古代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兴盛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至公元二世纪,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周立刚介绍说,与已发掘的匈奴国王墓一样,该墓地的其他墓葬群也由主墓和陪葬墓组成,大部分遭到不同程度盗扰。主墓为典型的积石墓,墓室上部由积石砌成方形平顶石台,暴露于地面1米至4米不等,长方形斜坡墓道边缘有石块标记,部分主墓还有石块砌成的祭祀遗迹。
受地形和技术手段限制,该墓地目前尚缺乏详细的测绘资料和影像资料,各个墓群的具体年代和文化属性也尚需做进一步考察、分析,此前发掘出土的文物也未做系统整理、修复。
据了解,该项目是在河南省文物局支持下,中蒙双方经过一年多考察、洽商后达成协议的。根据协议,联合考古队伍由中蒙双方组成,其中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中方考古队。
周立刚表示,此次联合考古是河南省第一次境外考古,计划投入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力量,如采用低空摄影和航测测绘技术,制作墓地分布三维模型,同时测绘附近几处大型遗迹,协助蒙方建立遗迹分布数字化数据信息库。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