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的目的是否纯粹,是否真的做好了足够的保护准备?
【中华收藏网讯】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此前一天,青海省可可西里已经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可可西里与鼓浪屿申遗成功,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由此达到52个,位居世界第一位。申遗成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可可西里与鼓浪屿本身的自然、文化价值的肯定,亦是对于我国前期保护工作的一种认可。不过,鉴于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申遗成功,也意味着对后期的相关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申遗的目的,是为了让相应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但现实中,申遗又总是充满着某种功利的味道,比如一些地方政府把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道旅游开发的招牌。可可西里与鼓浪屿申遗成功后,会不会也“重蹈覆辙”将涨价提上议程还难说,但有一项可以肯定,那就是必须在保护上有更多的投入,而不是借机加大开发来试图“变现”成功申遗的市场价值。
按常理推测,申遗成功后,一些景区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相关方面的商业开发冲动也就会相应增大,如果不能坚守好“保护”的初心,导致保护与开发失衡,显然就与申遗应有的目的背道而驰。事实上,世界遗产委员会所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审查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当遗产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保护时,该委员会将让缔约国采取特别性保护措施。而近年来,我国已有多家世界遗产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予以黄牌警告。由此足见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实际保护工作的同步升格。
如何平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一直是不少旅游景区未能解答好的命题。作为等级最高的保护与传承对象,世界文化遗产地理当在这方面扮演好积极的角色,起到示范作用。
目前国内还有不少项目仍在坚持申遗或加入到申遗的行列中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将继续增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世界文化遗产的增多,不应该仅仅只是数字上的变化,而更应该产生理念上的“质变”:申遗不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杠杆”,不是用来撬动更大的旅游市场,而是兑现更大的保护责任。就此来说,面对那些仍在申遗的项目,相关方面也应该多一点扪心自问:申遗的目的是否纯粹,是否真的做好了足够的保护准备?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