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酷爱连环画小人书,已收藏了上万册
【中华收藏网讯】随着电脑、电视、手机的普及,连环画小人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退出我们的生活。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小人书,小人书已成了稀缺品。但在开州新城,有这么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却收藏了上万册连环画小人书,成为民间收藏达人,他就是开州云枫街道宝华社区泰苑小区的退休工人刘本立。
提起连环画小人书,相信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小人书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和为数不多的文化娱乐,它承载着60、70后乃至80后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今年66岁的刘本立,从小喜欢连环画、画本等小人书,因此与小人书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如今,小区很多居民都爱到刘大爷家里来,在茶余饭后,翻看老人的小人书,重温那些难忘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为了看画本,刘本立经常到书摊上租着看,每本一分钱的租金。为了购买一本1角多钱的画本,刘本立还去捡牙膏皮卖,每个牙膏皮可以换2分钱。久而久之,他就积攒了上百本小人书,摇身一变,自己也摆了一个书摊,当起了老板。
参加工作后,刘本立每个月的工资基本上都用来买了小人书,即使是2000年退休后,每个月也要花不少钱用于购买小人书。
如今,他收藏的小人书上万册,涉及古代、现代、神话、农村题材、抗日战争、剿匪题材、中国诗歌故事、中国成语故事等各个时期共20余种类别。
刘本立最爱的小人书,要属《红岩》,以及8《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这些画本中,最小的是128开的《济公故事》,最大的是12开的《白光》。年代最为久远的是1963年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共计60本,跨越了半个多世纪。
“那时根本没手机、没电脑、电影,甚至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小人书成了当时唯一了解历史、人物的途径,我也是通过小人书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逼真的绘画,了解中国的诗歌故事、成语故事。”刘本立老人感叹道,打牌、钓鱼、旅游他都不喜欢,他就喜欢收藏小人书,现在退休了,他时常把这些小人书翻出来看一看、读一读,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那真是乐趣无穷啊!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