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中之王:当代钧瓷收藏与鉴赏
【中华收藏网讯】钧瓷发端于东汉,在北宋时期和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并称为五大名瓷,是当时宫廷御用的瓷器之一。钧瓷乃瓷中之王,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被称为国宝、瑰宝。
钧瓷烧造起源于唐代,但北宋时期才是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河南禹县神的皇家窑场里,工匠们烧出了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等一些珍贵窑变色彩,也凭借着这些变幻无穷的颜色,使钧瓷在北宋时期名噪一时,成为当时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后来宋金战乱时期,大批优秀工匠南迁,使钧瓷烧造水平随之下降。到元代时,钧瓷烧造水平已经大不如北宋时期了,但由于钧瓷色彩斑斓,深受北方人民的喜爱,元代时钧瓷在民间又一次发展起来,窑口从河南一地开始向北方传播,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都出现了烧造钧瓷的窑口。元代以后,随着北方战乱不断,明、清时期钧瓷烧造渐渐式微,直到清末才有人重烧,但清末、民国时规模很小,几乎断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恢复烧造。
现在所说的钧瓷收藏,一般是指宋元时期的钧瓷收藏。北宋时期的钧瓷已经很少能见到,元代钧瓷由于当时产量较大,市场上偶尔还能见到一些,但由于钧瓷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场上一出现往往也是藏家争抢的藏品,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现在一个好一点的元代钧瓷碗盘,比如带红斑的元钧碗盘能卖到万元左右,而且市场上的价格仍在一路攀升。所以,遇到好一点的钧瓷品种一定不要轻易放过。
在收藏钧瓷时一定要对各时代的钧瓷有所了解,这样在市场上大家才能去伪存真,收藏到真正的钧瓷藏品。
宋代钧瓷一般色泽沉稳,窑变自然,胎土细腻沉厚,釉面流动感均匀,釉面开片较少,气泡少,棕眼很少或无棕眼,施釉到底足且足心施釉。
元代钧瓷一般色泽亮丽,胎土较粗松,釉水流动感强且釉水厚重,多有垂釉现象,釉面开片大,气泡多,棕眼较多,而且窑变多为人为点、刷形成,施釉不到底,底心露胎且多有乳状突起。
由于钧瓷烧造时温度较高,所以不论宋钧、元钧,釉面一般不吃土,玻璃感较强,有时有水蚀现象,但土蚀情况较少。也就是说,如果大家在市场上遇到一个土蚀严重的钧瓷就一定要小心了。而且钧瓷釉面莹润细滑,摸着手感较滑腻,如果你看到的钧瓷釉面很干涩的话也要小心了。
当然还有很多鉴定钧瓷的方法,但一般要有经验的积累才行,以上这些只是鉴定钧瓷的一点小窍门,希望在收藏时能用得到,同时也希望藏者都能收藏到好的钧瓷藏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