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偏门的收藏:收音机

发布日期:2017-06-12    来源:十堰晚报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335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收音机曾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它不仅见证了无线电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还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尽管它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可在市图书馆上班的张海鹰眼中,它们都是宝贝。如今,他收藏的收音机已经成了系列。不过遗憾的是,他未能收藏一些年代更早的收音机。

对于收音机,张海鹰有着特殊的回忆。

母亲自制收音机给他带来快乐

如果我问你三转一响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几天前,在市图书馆,记者见到了张海鹰和他收藏的部分收音机,他一下子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的确,上了年纪的人一定明白,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中拥有三转一响意味着什么。张海鹰所说的一响便是收音机,也叫话匣子,如今手机便可实现它的功能,可在过去,那是普通人玩不起的玩意儿。

58岁的张海鹰说,决定玩收音机,多多少少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我妈妈原本在全国工商联上班,主要是做电话员工作。1965年,她被调到北京市无线电研究所工作。那时,人们的业余生活并不丰富,听广播便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娱乐方式,收音机算是奢侈品。我妈妈因为去了无线电研究所,对电子管、晶体管什么的有了研究,她开始自学制作收音机。

他记得,19665月的一天,母亲用那些他不认识的零件制作了一台收音机,那时候我7岁,听到妈妈自己制作的收音机里出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别提有多高兴了,我记得喇叭还是飞利浦的。

购得与姐姐同名的收音机

1971年,张海鹰随父母来到十堰。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成熟,曾经作为奢侈品的收音机,进入了更多寻常百姓的家中,体型也越来越小,出现了体型更小一些的收音机。

收音机的问世不仅在经济、教育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慢慢地,大家的生活条件变好,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收音机,张海鹰家也不例外,那时候,并没有收藏意识。再后来,电视机开始慢慢普及,收音机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音机成了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我比较喜欢收藏古书和小人书。后来,才开始有意识地收藏收音机、箭头、手表、老灯、算盘、电话等7个系列。

几年前,他和朋友去丹江口淘古书和小人书时,在一个旧货市场里,他看到了一款老式收音机,感觉很不错。

实际上,更早一些的时候,他曾看到过类似的收音机,可惜因品相和价格原因,他并没有购买。几年后,他总会想起这件事,觉得成了一件憾事。当再次看到自己心仪的收音机,他没有多想,经过简单讨价还价,就决定买了下来。

这台收音机,我觉得非常好,是海燕牌的,我姐姐也叫这个名字。看到这两个字,我觉得很亲切,也感觉很有缘吧!张海鹰说。

希望收藏更古老的收音机

说到收音机的历史,张海鹰如数家珍。

他向记者介绍,人们最先熟悉的是矿石收音机。上世纪初,美国的矿石收音机与电子管收音机同时登陆上海等沿海城市,其中以矿石机最受欢迎。193310月,上海亚美无线电公司生产出了外观小巧、价格低廉的矿石收音机;1935年以来,以南京无线电厂红星牌收音机为先导,我国电子管收音机全面实现国产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电子管收音机,到了上世纪80年,代晶体管收音机也开始普及。

张海鹰觉得,每每用上世纪的收音机听广播,思绪一下子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他认为,收藏的不是简单的机器,而是一段历史、一种回味。这种东西,没有办法用值多少钱来衡量,有着我小时候的记忆。现在,我经常会想起妈妈自己做的收音机。张海鹰说,他还有一款录音机,上面也承载着父亲满满的爱。小时候,我喜欢听收音机,就让我爸爸外出时帮我带一部回来,他没有多想就给我买了。

从国内收藏来说,收音机的收藏由来已久,但属于比较偏门。就我市来讲,喜欢这项收藏的人几乎没有。张海鹰介绍,早年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意识到收音机的价值,保留下来的就很少,想淘到自己满意的收音机,并非易事。

而从收音机的收藏价值来说,越是年代久的价值越高,新型晶体管收音机诞生以前的收音机,因其存世量少,收藏价值更是惊人。我希望,能收藏一些年代更久的收音机。张海鹰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十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