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农民自建农耕博物馆,收藏3000余件传统农具
【中华收藏网讯】在大冶市灵乡镇,有个农耕博物馆,该馆存列着3000多件农具及传统农家用品。创办此农耕博物馆的是该镇44岁的农民明鹏。昨日,记者在大冶灵乡镇参观了明鹏的农耕博物馆。
上世纪末,很多年轻农民纷纷扔下锄头进城务工。26岁的灵乡镇谈桥村青年明鹏在思考:“地可以不种,但文化不能断!”他从小有个梦想——做个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第一件收藏品是自己家里的一把锄头。”明鹏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当时他父母常用的一把锄头没用了,让他拿到柴房当柴火烧掉。他发现这把铁锻造的锄板经父母多年锄地,依然亮锃锃的,手把被磨得十分光滑。“何不将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办个展馆,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明鹏有了要办一个农耕博物馆的念头。此后,他便开始收集自家的农具,还到村里捡别人丢弃的农具。“这些玩意儿有什么用啊?年纪轻轻怎不找份正经事做?”村里的人不理解,觉得明鹏不务正业。
收完村里和周边的农具,明鹏想到了去古玩市场。从此在武汉、杭州、郑州等古玩市场,忙碌着明鹏的身影。从古玩市场收集农具价格不菲,为了贴补,他每到一处都拜访大冶在外经商的老乡,编著了《天南地北灵乡人》和《梦回鄂东》两本书,靠打工和出书,明鹏挣了30多万元,这些钱全部用于在古玩市场收集农具。
2012年1月,明鹏开始筹建农耕博物馆。到目前,展馆已有3000多件展品,有锄头、犁、耙、缸、仓、罐、吊锅、扇谷机、炸米机、纺车、雕花木床、太师椅、洗脸木盆、洗脚木盆、粮票等100多种。最早的有100多年历史,横跨清、民、新中国等各个历史时期。
明鹏执著的追求感动了大冶市文物局的领导,经文物局认可,目前他已被聘为新四军鄂皖湘赣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馆长。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古玩艺术品成为新资产,当下也是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柱!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普通人翻身的机会来了!艺术品投资真的能改变命运
- 你给藏品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了吗?备案就是为了以后方便转手变现!国家政策的推行目的就是让市场活跃起来!
- 未来5-10年:民间个人艺术品将会被企业家回收
- 2025 年艺术品市场:如何在风云变幻中寻找机遇与挑战
- 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艺术品收藏新机遇来临!
- 2025年3月1日,新的文物法即将实施,开启了民间收藏新时代!
- 艺术品市场新政策激活投资热潮,收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未来3 - 5年艺术文化市场:大力推进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最少1000家!
- 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就要大变天了,艺术品变现将全面打通!
- 2028:书画艺术品交易市场——文化经济腾飞的引擎!
- 2025弘仁元迎春艺术品拍卖会于元月18日(上午9:30开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