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传统的投资方式,多元化艺术品投资更胜一筹
【中华收藏网讯】2016年全年,面对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观望态势,中国拍卖市场却依旧火热。根据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price发布2016年度报告中,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第一大国,拍卖总成交量为9.14万件,总成交额为47.9亿美元。
2015年,中国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总成交额下降了26%,而与此同时美国却以62亿美元的拍卖总收入刷新了该国历史新高。2016年,局面发生了逆转: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相对稳定,成交额仅下降2%,而西方艺术市场却惨跌36%。这也让美国丢掉了艺术品市场的龙头地位,共计其总成交量为7.25万件,总成交额为35亿美元。
中国在艺术品市场上占据的比重从未如此之高,贡献了全球38%的拍卖收入。如今在全球艺术市场的第一大国——中国,书画继续占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绝对主流,覆盖了92%的拍品和81%的拍卖收入。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的拍品多来自香港,香港因成功吸收到亚洲和西方的艺术精华,并对当红艺术家大力推崇,从而在艺术品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从2008年到2011年间,中国拍卖市场上的艺术品均价迅速从2.2万美元飙升到5.2万美元,艺术品的交易量增加了二倍。而在这短短的四年间,中国拍卖市场的收入也几乎实现了6.5倍增长,从2008年的16亿美元一跃上升至2011年的105亿美元。
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Artprice发布2016年度报告中,通过对超过3,900件由拍卖行确证出处的已售拍品进行统计发现,在平均持有拍品的11年时间里,平均投资回报率增长了88%,也即每年增长5.9%。
而在此次的样本中,45%的艺术品的价格有所下降。值得庆幸的是,收入大幅抵消了亏损。该份统计的目的仅限于强调多元配置收藏品的重要性,购入多元化的拍品,可以降低整体风险,长远来看还可受益于艺术品价格的增长趋势。
艺术品价格的浮动性虽然为相关投资赋予了一定的风险度,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进行风险管控。艺术品市场的各个层级都感受到来自金融领域的压力,事实上,许多大型银行(如瑞士联合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等)已经成为大型艺术活动的强力合作伙伴,包括博览会、双年展、展览、有奖竞赛等等,对艺术家的身价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
而一些跨国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声望也开始致力打造艺术事业,或是创办自己的展览中心。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力量开始渗透进高端艺术领域,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益。
2017年注定会是尤为丰富的一年。伴随艺术品市场自身的发展以及外部环境的促进,艺术品越来越成为一种可靠的投资手段。相比传统的金融或房地产投资,艺术品投资不仅承载了美学价值,同时也提供了十分可观的收益。
艺术品已经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大主要投资渠道,越来越受到追捧。但艺术品投资,不像投资房地产,具备简单的知识即可,艺术品投资需要具备多方位的知识。而且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中长期投资行为,要五年以上才能看出明显回报,且在回报上是远远超出其他资产的。这要求资产化的支撑主体需认同艺术品资产化形态的存在,对投资有理性的认识,不盲从跟风,将艺术品投资作为必得的财产追加行为。
为此,中华收藏网总裁、艺术品高级鉴定师与评估师龚经强创立了中华收藏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构建提供了一个集交流、交易、互动于一体的专业平台,把握好融资与投资的进出口,建立一个全产业链的服务平台,从而解决大众对艺术品资产配置的担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收藏家视角看中国艺术品:未来十年发展与趋势走向
- 书画艺术——当代人守住财富的“新密码”
- 3亿汝窑洗子惊世成交:一场没有硝价的文明争夺战,看懂的人都沉默了
- 一场资本与文明的合谋:艺术品市场正在悄悄改写财富游戏的底层逻辑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全民收藏的今天,古玩市场还有“漏“可捡吗?你知道怎么捡吗?
- 藏得住,才值钱:真正会涨的藏品,往往看起来不起眼
- 鉴别真假蛤蜊光:看这篇就够了!
- 未来瓷器收藏市场:哪些瓷器品类将脱颖而出?
- 成功人士为何都钟爱收藏?
- 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品有三类,土地、黄金、艺术品!艺术品这座火山即将喷发!
- 别争了:这才是未来古董文物鉴定的方向
- 龚经强:如何建立权威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体系?
- 民藏曙光:不问来处,科学确真才能开启黄金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