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官帽椅:官帽椅的南北之别
【中华收藏网讯】官帽椅起源于魏晋,在敦煌285窟西魏时期的壁画上就已出现这种椅子的造型。到了五代时期,南唐画家王其翰《勘书图》中所描绘的人物坐椅已和明式官帽椅造型基本一致。
按形制和适用地域,官帽椅可分为主要用于北方的四出头官帽椅,以及主要用于南方的南官帽椅。明代以后,由于经济的繁荣和崇尚理学,有一大批文人热衷于玩赏、收藏,并参与了家具的设计。他们追求“简约、神逸”和“天然、幽雅”,对各类器具的制作工艺要求一丝不苟,但反对一味地雕琢和漆绘。官帽椅优雅简洁的造型十分符合这种思想,成了他们精神寄托的首选。明代中后期,由于南洋高级木料源源不断地输入,使这种框架式造型的椅子有了雄厚的原料保证,最终使官帽椅成为明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四出头官帽椅:“北官”之大气
四出头官帽椅指椅背搭脑的两端和两个扶手都有出头的造型,这种椅子的式样和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相似,因此得名。四出头官帽椅又被称为“北官”,此种形式的椅具形成于宋元时期,较早的“北官”是大同华严寺所藏的金代阎德源墓出土的四出头扶手椅,其造型说明四出头官帽椅的雏形已经形成。四出头官帽椅的基本形制是椅的搭脑和扶手均出头。早期其搭脑、扶手、联帮棍均是直材,联帮棍上细下粗,鹅颈稍弯,后经过发展,产生了使用弯材的官帽椅。
以一款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明代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为例,此椅装饰极简,仅在靠板浮雕花纹一朵,由朵云双螭围合而成。此椅构件细、弯度大,原本可做得相当粗硕,但在大型不变的基础上,当时却不惜耗费工料,把它削成纤细、柔婉的特殊效果。此款结构特点还在于,它的前后腿是一木连做,后腿直接延伸连在搭脑上,前腿支撑鹅脖。这款四出头官帽椅属于典型的明式家具,造型简练,却法度严谨、比例适中。看似平淡,却尽含机巧。工匠充分地运用造型语言,线条曲直相间,方中带圆。如搭脑的处理,委婉柔和,不露线角,却体面分明;四出头的处理,干净利索,尽显其刚柔相济。同时,这把椅子充分运用了黄花梨材质的优点,木质硬润,颜色不静不喧,纹理或隐或现,生动而多变。这种设计构思充分体现了中国美学中动静相益、刚柔并济,无胜于有的审美概念。
南官帽椅:“南官”之秀丽南官帽椅以扶手和搭脑不出头而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为特征。它看似朴素,其实极为考究,造型生动灵巧,清新别致。南官帽椅通常分为高背式和矮背式两类,后者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00厘米,其中高背式者较为舒适。
南方匠师称南官帽椅为“文椅”
它可以看作是四出头官帽椅的一种改良,一般被认为出现在明末。它的尺寸基本和四出头官帽椅一致,但背部搭脑被降至人的肩下部,同时扶手和椅背部两根立柱的榫头点上移了寸许,形成扶手后高前低之势,更适合于坐者双手的支放。
南官帽椅的主要特点是搭脑和扶手两端不出头,拐角圆润,流露出优雅圆浑的感觉。它采用“挖烟袋锅”式的榫卯制作工艺处理出平整、流畅的效果。此外,南官帽椅的正中靠背常用厚材开出s形板,这是根据人体脊椎曲线设计而成的,靠上去感觉非常舒服。
官帽椅造型简洁,就椅子本身而言,点、线、肌理、色彩构成了其造型审美的基本元素。虽然其椅面、腿等下部结构都是以直线为主,但上部椅背、搭脑、扶手乃至竖枨、鹅脖都充满了灵动的气息,端庄大气、朴素清雅。不论古今,不管在厅堂还是在书房,官帽椅都能够较好地为环境渲染出从容祥和的宁静氛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