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幅王铎书法展品看开封收藏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一场收藏界的盛会——明清书法精品展在开封文化客厅精彩呈现。王铎、沈荃、包世臣和何绍基等名人、书法大家的藏品集中亮相,广受关注、赞叹。从这场精品展可以看出我市收藏界藏家品位之高、藏品之丰富。
享有中国收藏文化名城美誉的开封,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收藏高潮的发祥地。当今开封藏家品位之高、藏品数量之多、藏品质量之高,从一次普通的书法精品展即可窥得一二。
近日,我市几位资深收藏家联手,将自己收藏的书法作品拿出,联合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市收藏家协会、市文物商店、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和开封京古斋等单位,在开封文化客厅举办了一场明清书法精品展。沈荃、翁同龢、包世臣、何绍基、冯恕、曾国藩、陆润庠、华世奎和郑孝胥等名人、书法大家的作品齐齐亮相,让观众大饱眼福。所展藏品档次之高、书家名气之大,不但出乎观众所料,就连从外地赶来的专家学者和收藏家也都感到非常难得。尤其是在展览现场入口处东墙上悬挂的两幅王铎的条幅(见右图),没有玻璃板隔开,没有灯光直射,能够在开放的空间与大家“面对面”呈现,更是让众多参观者感慨“想不到”。
此次展出的两幅王铎作品,一幅是行书,一幅是草书,均为市文物商店藏品。这两幅作品大气磅礴、各具风格,极好地体现了王铎作品的面貌。这两幅作品目前国内外出版的多个出版物中都有收录。尤其是王铎书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的那幅行书作品,更是成为众多学习王铎书法者的必临之帖。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书画家,字觉斯,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他在书法上追“二王”,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他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魄力沉雄,丘壑峻伟,古风浩荡,世称“神笔王铎”,也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之说。教育家、书画家启功评价王铎:“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王铎不但能书,而且能画能诗文,可谓触类旁通、造诣颇深。正是因为王铎作品的艺术价值经历了历史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推崇他的作品,所以其作品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也节节攀升。据介绍,前不久有一位收藏家来到开封,欲以数千万元一幅的价位购买王铎的一幅作品,被婉言谢绝。
关于我市所藏王铎书法作品,我市一位文物界人士介绍说,我市现存的王铎书法作品主要集中在市博物馆和市文物商店,数量最多时不下10幅。就市文物商店而言,原先收藏在那里的王铎作品有5幅之多,经过与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单位的交流之后,还有这两幅藏品收藏在店内。另据透露,我市所藏的王铎作品,均是从一位开封收藏家手中购得。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也让不少人对开封收藏历史上的收藏大家肃然起敬。
据介绍,当今开封收藏家队伍庞大,藏家所藏藏品种类繁多,瓷器、玉器、青铜器和杂项应有尽有,而书法只是众多藏品类别中的其中一类,其中还不含画作。在展览现场,记者与市文物界人士及几位藏家聊起开封收藏,大家都对开封收藏文化深厚渊源以及收藏文化在当今的传承、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府应该借助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等平台,多对现有收藏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开展收藏展览和藏品交流活动,让更多藏家参与,从而让“沉睡”在民间的藏品“走”出小家见大家。这样一来,在发展收藏文化、活跃收藏市场的同时,也让市民都能分享珍贵藏品带来的精神享受。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资产新风口!谁掌握艺术品资产,谁就掌控金融与证券未来
- 未来艺术品收藏趋势如何,一起看看数据分析!
- 玩古陶瓷:眼界不要局限,一眼辨真假才是真功夫!
- 不懂收藏的人,被称为“隐形贫困”人口!
- 中国文物最大的危机:不是流失海外,而是......
- 争议:鸡心罐到底是文房器还是酒器?
- 未来几年:哪些瓷器或会被市场看好?
- 三代之后,你留给子孙的绝不是银行卡数字:古玩暗藏的家族金矿永不塌方
- 未来几年:哪些艺术品最具备投资价值?
- 老行家神预言:未来爆火的热门藏品,竟可能是这些!
- 古玩艺术品是永恒的财富:谁拥有谁就富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弘仁元“借”科技之翼,打造艺术品收藏共享新模式
- 别看现时低迷: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