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北京画院一甲子,除了齐白石李可染,还破天荒展出院藏古画

发布日期:2017-05-16    来源:北京画院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501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北京画院美术馆在514日起开始举办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的展览,以庆贺画院成立六十周年。展览除展出画院多年来的精品收藏外,也将以文献展的形式梳理画院一甲子的历史,展现其在创作、研究、教学、展示等方面的多项成绩。北京画院收有自宋元、明清、近现代以及当代作品近8000件。此次庆典之际,展览从中精选出书画、篆刻、古籍等200余件,其中大量宋元明清画作是首次亮相。

展览海报.jpg

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展览海报

1957514日,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到今已经是60个寒暑。

昨天开始,北京画院美术馆在甲子庆典之际,举办华彩丹青一甲子——北京画院六十年的展览,展出画院多年来的精品力藏,涵盖了从宋元至近现代横跨一千多年多的书画瑰宝。此外,展览还以文献展的形式,梳理了60年来北京画院在创作、研究、教学、展示等方面的多项成绩。在开幕当天,北京画院创作楼画库改建工程奠基仪式同时开启,落成后的新楼将具备创作、收藏、教学、国际交流等多方位的实用空间。

周恩来在北京中国画院的成立大会上.jpeg

周恩来在北京中国画院的成立大会上

北京画院(原名北京中国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 1956 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上,画家叶恭绰和陈半丁共同提出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构的提案,同年 6 1 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通过了文化部北京与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国画院的报告和实施方案。筹备委员会经过一年时间筹备,北京中国画院于 1957 5 14 日正式成立。

北京中国画院的成立大会.jpeg

北京中国画院的成立大会

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周恩来明确了创作、研究、教学为画院的三大任务。成立之初,入院的画家均由文化部直接聘任,包括齐白石、叶恭绰、陈半丁、于非闇 、徐燕孙、王雪涛、胡佩衡、吴镜汀、秦仲文、汪慎生、关松房、惠孝同、吴光宇等。齐白石任名誉院长,叶恭绰任院长,陈半丁、于非闇、徐燕孙任副院长。 

1965 年,画院增设油画、雕塑、版画等专业,北京中国画院更名为北京画院 1981 年,北京画院聘请著名画家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叶浅予、黄永玉、黄胄、董寿平、吴冠中、白雪石、田世光、崔子范、俞致贞、张仃、刘凌沧、赵枫川等 16 人为院外画师。 

绿竹斑鸠 谢稚柳 85.5×49cm.jpg

绿竹斑鸠 谢稚柳 85.5×49cm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六十年来,北京画院先后有 120 余位画家聚集在这里,创作力量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同时,研究和教学队伍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将全部浓缩在文献之中,与观者诉说北京画院的发展变迁与功业辉煌。

 东风吹遍百花开 北京中国画院花鸟组 162×305cm.jpeg

东风吹遍百花开 北京中国画院花鸟组 162×305cm 20世纪50年代 纸本设色

创作篇以《东风吹遍百花开》为导语,分享了画家在画院成立之初的欢喜。他们自发组织合作了这件巨幅绘画,如今相视,既有时代氛围,又真实地展露了画家进入画院后的心情。研究篇以书墙呈现学术硕果,从1957年创刊的《中国画》,到齐白石艺术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研究、北京画院藏品系列研究、中国古代书画研究……120余本书籍期刊记展开一部北京画院的学术发展史。展览篇以历年展览的请柬、导览册、图片交织成一张关系网,从中可洞悉研究和策划的方法:从齐白石艺术辐射至20世纪中国美术乃至世界美术,追溯古代书画,启发当今艺坛。教育篇根据中国传统绘画传承的特点,特别展出北京画院画家马晋为第一届研修班授课时绘制的课徒稿,以及当时研修班学生,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史学者薛永年对这件课徒稿的临本。向观众重现了画家昔日授课时的情景,也展示出画院在教学领域的成就。

红梅图 齐白石167.5×43.5.jpg

红梅图 齐白石167.5×43.5 无年款 纸本设色 轴 北京画院藏

为了改变单一文献形式的枯燥,此次展览特别融入多媒体环幕空间,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可读性与体验性,赋予文献更生动、多彩的展示意味。

松下抚琴图 佚名 164×90cm.jpeg

松下抚琴图 佚名 164×90cm 宋 绢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60年典藏积淀,北京画院收有自宋元、明清、近现代以及当代作品近8000件。此次庆典之际,展览从中精选出书画、篆刻、古籍等200余件。这其中既有金城、陈师曾、于非闇、陈半丁等一批京派名家之作,又有海派巨擘任伯年、吴昌硕之精笔妙墨。既有傅抱石、宋文治等新金陵画派的艺术创新,又有渡海三家张大千、溥心畬、黄君璧的满纸古意。所展作品涵盖了北京画院不同时期的经典创作,并强调对已故画家的呈现。展览还第一次系统展出了北京画院收藏的古代作品,包括宋人《松下抚琴图》、龚贤《云山林屋图》、费丹旭《仕女》、华喦《花鸟》等。

天竹如花图 吴昌硕 177.5×96cm.jpg

天竹如花图 吴昌硕 177.5×96cm 1897年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作为全世界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机构,北京画院常设齐白石陈列展并分主题推出。在整理时发现,1979年为反映齐白石的伟大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一套《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16枚,采用齐白石原画设计而成。值得一提的是,入选这套邮票的9件作品就在北京画院收藏。为此,展览特别推出了画作与邮票并置展出的环节,为观众赏析白石老人的艺术成就增添了几许趣味。

此次展出的部分齐白石作品.jpg

此次展出的部分齐白石作品

这几年来,北京画院也收入了一批重要的藏品,其中部分来自捐赠:2007年,收藏《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原稿934;2009年,托管李可染书画、水彩、速写作品200余件;2015年,接受周思聪、卢沉家属捐赠的《矿工图》组画及草图53件。2017年,再次接受捐赠卢沉作品21……展览专门辟出空间,呈现这批藏品,以感激捐赠者的义举。

万山红遍 李可染 1964年 79.5cm×49cm.jpg

万山红遍 李可染 196479.5cm×49cm

万山红遍 136 cm×85 cm.jpg

万山红遍 136 cm×85 cm 1964年 北京画院藏

另外,在李可染艺术专区中,展览首次将两件《万山红遍》一同展出,实属难得。

为了庆祝北京画院60华诞,多种形式的艺术展览与活动将在各地展开。525日,出居声响——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这是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专题首次赴南京展出,参展的60余幅草虫作品锋毫毕现、栩栩如生,讲述了齐白石对自然生灵的关爱,以及老人从微观入宏观的哲学境界。

梅花 罗聘 127.5×261cm.jpg

梅花 罗聘 127.5×261cm 清 绢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6月中旬,由北京画院在职画家近年新作组成的展览将在昆明、桂林等地拉开帷幕。展览不仅展示了北京画院的创作实力,也拉近了首都和南方地区观众的情谊,丰富了各地的城市文化建设。

在展览走向各地的同时,院庆期间北京画院组织的公教活动也是异彩纷呈。不仅邀请专家、学者从北京画院的历史、研究、展览和收藏出发,多角度解读北京画院60年的发展历程。而且根据公众需求,策划体验型的公教活动。让观众走进画院、走进展览、走进中国绘画的发展,共赏中国艺术经典,从眼到心再到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中国画,体验中国艺术的趣与美。

部分展出作品:

云山林屋图 龚贤 185×54cm.jpg

云山林屋图 龚贤 185×54cm 清 绢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丰乐图 黄胄 纸设色 146 cm×282 cm.jpeg

丰乐图 黄胄 纸设色 146 cm×282 cm 1962年 北京画院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北京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