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路上交点学费又何妨
【中华收藏网讯】在前不久浙江金华举办的会员藏品和标本交流会上,有藏友出示一件巴掌大小的“定窑”小碗,请古陶瓷专家鉴定。专家们先后上手研判,均给出此碗为现代仿品的结论:一是从瓷器老化角度来看,此物太过压手,分量太大,而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真品瓷器经过上千年的老化,分量都较为适中,不会出现压手现象;二是从釉色角度看,此物釉色贼亮,不见传世古物所特有的“宝光”。据了解,此小碗是这个藏友花费2万元买来的,他原以为自己买到了真正的宝贝,这笔投资能带来不小的回报呢,却没想到“宝贝”在专家面前现了原形。他出示的另一件黑釉小碗,经专家判定,也并非他所认为的建盏或吉州窑古物,而是现代工艺品。
这位藏友为何连载跟头呢?作为初入艺市的收藏爱好者,他在没有认真学习收藏鉴赏知识、尚不具备一定鉴定技能的情况下而贸然入市,急于一试身手,幻想一日暴富。实际上,他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文物艺术品的真伪优劣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目中所见都是宝,从而胡乱购买、盲目收藏。此类例子甚多。有的藏友抱着致富的念头进入艺市,没有练好基本功,就要打擂台;马步都站不好,就要表演一指禅和飞檐走壁;这样一来,在真假难辨的艺术品市场上就会头晕眼花、迷路掉向、接连摔跤。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搞收藏不充电淬火,不苦学知识、掌握技能,是肯定要栽跟头、交学费、吃苦头的。那么,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呢?正确的做法是,在迈入收藏门槛后,别急着到艺市上去交易,而是通过研习知识、苦练本领、拜师学艺的途径,使自己真正入门。就像一只小鸟,在羽翼逐渐丰满之后,再试着学习飞翔。进入艺市坚持多看少买原则,力求买真、买少、买精。
购藏艺术品要有正确态度。藏友在艺市栽了跟头、大量买假之后会有以下三种不同态度,一类藏友执迷不悟,听不进劝告与批评,依旧以买假藏假为乐;二类藏友经点拨后,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退出收藏界,不再涉足艺术品;三类藏友在幡然醒悟之后,能“洗心革面”,从头再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吸取教训,迎头赶上。笔者就了解到这样一位藏友,他起初搞收藏时未练就基本功,买了大量假货瓷器,当他觉悟之后,就通过遍访各地古窑址、捡拾瓷片的方式,踏实学习,稳步提高,从此远离了假货。
对于这三类藏友,我们支持第三类。在收藏投资的漫漫征途上,交点学费算不得什么,跌倒了爬起来即是,不必垂头丧气,一蹶不振,毕竟人没有生下来就懂的,都要经过后天的学习与积累;况且自古以来,连许多名人大家也有过交学费、看走眼、摔跟头的经历。重要的是,要通过交学费,真正学有所得,从而在艺市上健步前行,越走越远。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最后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