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创作的问题是没有古意
【中华收藏网讯】这一期,我们都在说有关“故事”的事,有人说,“人都爱听故事,不爱听道理”,这不,在中国历代瓷器中,故事题材就比道理题材多。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名著桥段等。马未都认为“金代三彩人物纹长方形枕”就开启了瓷器上人物纹以故事为主线的表现手段,此后元明清各代,更把《西厢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拂记》等经典桥段在瓷器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典文学在瓷器上的表现让我们大叫畅快,但“古典意味”在当代中国画创作的体现,却让广州画院原院长张绍城表示“困惑”,继去年一篇《岭南花鸟画,谁能扛大旗》文章引起轰动之后,他近日再次开腔,表示希望能以实际行动来解决中国画目前面临的问题,“国画创作的问题是没有古意。”
当然,这些都是关于人的故事。实际上,人与人的故事,也许只占生活的一半。我们从小就被引导“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但真正做到这样的人,又能有多少?
元代画家赵孟頫,为了观察马,就传说他养马甚至为马接生。齐白石为画虾,案台总少不了一盆活虾,民国丰子恺,更与其老师弘一法师,用毕生心血,缔造《护生画集》,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爱护小动物。
我们将持续推出“讲述人类和动物的故事”专栏,尝试延续先贤的品德,接力先贤的倡议,试图以美术史的角度,提倡大爱,希望人与自然、人与动物都能一起和谐生存。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鉴别汝窑不要局限:器型丰富,远超你的想象!
- 眼学与算法:下一次财富浪潮藏在古玩艺术品里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从收藏家视角看中国艺术品:未来十年发展与趋势走向
- 别被骗:款识未必是鉴别官窑器的唯一要点!
- 艺术品价格飙升的真正原因......你想不到吧?
- 千年铜锈比黄金更保值:暗流涌动的文化硬通货战争
- 带褐斑的龙泉窑,凭什么能价值千万金?
- 带褐斑的龙泉窑,凭什么能价值千万金?
- 和田玉古玉:千年文明的瑰宝,收藏界的“软黄金”
- 投资字画需要财力、眼力、机遇, 高眼力者更富有!
- 未来最富有的人 ,是懂艺术的人!
- 万法归宗:这个品类不起眼,但是贵得有内涵!
- 耿宝昌:三招教你辨别康熙官窑与民窑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