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消费逐渐成为主流
【中华收藏网讯】4月29日,2017艺术北京如约而至。已经走过12个年头的艺术北京,这次有着不少的变化,经典和当代合二为一,设计北京面积增大一倍。而从销售情况上看,10万元至20万元作品仍是最受欢迎的“香饽饽”。
艺术消费从应用美术开始
已经走过12个年头的艺术北京被创始人董梦阳称为“小学毕业”,然而在众多画廊和参展商看来,艺术北京无疑已经成为了北京艺术博览会的“老大”,于是今年董梦阳也大刀阔斧地对艺术北京进行了改革,比如以往的知名画廊并不在展商之列,一批新面孔出现;再比如将经典北京和艺术北京合二为一,在同一个场馆和平台上展出,而设计北京的规模更是扩大一倍。“坦白说,每年经典艺术的资源并不足以支撑一个馆,原来是不得不凑数,感觉并不和谐,今年我们放在一起,感觉并不突兀就好,整齐度也是关注品质的。“而谈到设计北京的扩容,董梦阳称,中国的艺术市场少了设计这一课,“艺术消费还是应该从应用美术开始,设计产品也更容易被人接受,从之前的经验看,设计北京的销售和口碑都不错。”
10多万元的作品最热卖
和往年一样,从VIP预展的情况看,10万元至20万元的作品依然是市场的主流,对此董梦阳也表示了认可,“从艺博会的角度讲,这样的数字是合适的,天价应该出现在拍卖行,而不是艺博会。买这个价位作品的购买者是真正的艺术消费人群,用来装饰环境和美化家居的。真正的艺术爱好者出现了,而且逐步增多,这件事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市场质的变化,看到了社会的进步。”
对此,艺术北京的常客、蜂巢艺术中心的负责人夏季风也颇有感触。“这么多年来,我们能感受到艺术消费的人群不断增多,他们会把有品位的艺术作品挂在家里,同时也知晓作品本身也有增值潜力。当然,专业藏家的规模也有所扩大,他们对艺术收藏有清晰的脉络。”
市场刚性需求始终存在
艺术北京一直被誉为市场的“晴雨表”。虽然近几年业内人士大多感叹艺术市场环境不好,但是在人头攒动的VIP预展当天,却很难感受到市场的冷淡。VIP预展从下午2点开始,多家画廊在开幕几小时之后就有数件作品售出。一直主打年轻艺术家的玉兰堂近两年调整了策略,今年他们带来的作品中不但有价位在五六万元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同时还有尹朝阳、李津等成熟艺术家的作品。这样的调整当然是为了满足不同藏家对于收藏的需求,而在艺术北京开幕3个小时,玉兰堂已有作品售出,然而负责人伍劲却坦言,今年市场的情况“很一般”,“收回成本对我们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今年艺术市场整体情况,尤其是二级市场的情况不怎么好,一级市场相对来说会好一点,但是我也没有特别多的期待,维持正常状态就好。”
蜂巢负责人夏季风则认为,虽然大环境不容乐观,但是市场的刚性需求始终存在,“2005年到2009年的市场有太多的泡沫存在,不管什么样的作品都能卖、都好卖,那时的市场是不正常的,即使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市场的刚性需求也始终存在。因此,个人感觉市场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