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交易需要创新
【中华收藏网讯】“艺术品交易方式的创新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合法为底线,以诚信为原则,以保权为责任”——在由《中国企业报》集团主办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创新研讨会上,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如是说。
作为中国艺术品最大的交易中心,北京的艺术品市场在近十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京艺术品行业增加值达到64亿元,交易总收入近1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人均创收578万元,这可看作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扩张的缩影。快速发展的表象背后一些违规问题仍旧突出,例如部分商家经营含有禁止内容或伪造的艺术品、经营法律法规禁止交易的艺术品、擅自销售或利用其他商业形式传播未经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进口的艺术品,未标明经营艺术品的基础信息,未按规定保留与交易有关的销售记录等。亟待通过制订相关行业标准,推动艺术品市场监管机制与体制的不断完善。
伴随近两年深度调整,艺术品市场的一些新特点正在日渐涌现,如“艺术品投资金融化”、“艺术品交易网络化”、“ 艺术品消费平民化”、“艺术品交易平台大众化”等,而艺术品交易的精细化、品牌化,艺术品市场的纵深化,艺术品产品的数字化,也已是大势所趋。上述因素,正在加速艺术品交易模式创新的步伐。必须要说,推动艺术品交易方式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打通更多人了解、亲近艺术的核心环节。但创新的前提,是坚持法治化的创新道路,用法治思维开展艺术品交易创新;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种创新力量,坚持先行先试的创新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促进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鉴别汝窑不要局限:器型丰富,远超你的想象!
- 眼学与算法:下一次财富浪潮藏在古玩艺术品里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从收藏家视角看中国艺术品:未来十年发展与趋势走向
- 别被骗:款识未必是鉴别官窑器的唯一要点!
- 艺术品价格飙升的真正原因......你想不到吧?
- 千年铜锈比黄金更保值:暗流涌动的文化硬通货战争
- 带褐斑的龙泉窑,凭什么能价值千万金?
- 带褐斑的龙泉窑,凭什么能价值千万金?
- 和田玉古玉:千年文明的瑰宝,收藏界的“软黄金”
- 投资字画需要财力、眼力、机遇, 高眼力者更富有!
- 未来最富有的人 ,是懂艺术的人!
- 万法归宗:这个品类不起眼,但是贵得有内涵!
- 耿宝昌:三招教你辨别康熙官窑与民窑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