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72岁老人无偿捐献78件收藏品
【中华收藏网讯】关于捐赠的事,金东区孝顺镇72岁老人余春钱言出必行。半个多月前,在低田村家中,他告诉本报记者:“我打算把我收藏多年的78件老文书都捐出去。”4月20日,老人带着自己珍藏的“宝贝”赶到金华市博物馆办理捐赠手续。
这批泛黄的老文书种类繁多,有房契、地契、田契、执照、自陈细号册,还有一份较为罕见的清代《浙江布政使司官契纸》。最早的一份文书是清同治年间的。
12年前,余春钱偶遇一个在农村收废品的人。在废品堆里,他找到了一捆捆老文书。当时,余春钱对老文书的价值已经有所认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余春钱最终花数百元钱买了下来。
为什么想把老文书捐出去?他说,还得感谢《金华日报》,多年以来,阅读《金华日报》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他看了本报前不久刊登的《一份份清代契约,折射出金华社会百态》和后续报道《浙师大一机构收藏近10万件古代文书》,才有了捐献这批老文书的想法。
市博物馆副馆长徐进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们一起,初步整理了这批老文书,发现其中一部分破损严重。徐进表示,市博物馆将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需要拓印的进行拓印,第二步是对文书进行系统解读,最终使之与公众见面。
徐进说,非常感谢热心市民余春钱的捐赠义举,这些年金华涌现出了一大批无偿捐赠者。2015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始,短短两年时间,共计接收市民捐赠的藏品1000多件,有相当一部分是市民的“传家宝”。今年初,市博物馆专门办了一场展览,主题为“传薪”。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