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能否成为下一个瓷器收藏热点
【中华收藏网讯】用之于皇室,传之于民间,畅销于世界,青花瓷可谓古今中外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和实用器。它的地位与受欢迎程度,远超其他瓷器品种。4月5日,一件传世品中绝无仅有的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以2.29亿港元天价成交,创下明代瓷器第二高拍卖成交价,再次将青花瓷器推至舆论的浪尖。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青花瓷是以钴为呈色剂,直接在瓷胎上绘画,再敷施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白蓝二色图案的瓷器。从制作工艺到纹样内涵,它无不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积蕴。它那幽幽的蓝色,在白色底釉的衬托下,显得那么优雅美丽。它色调明快素雅,光洁明净,令人赏心悦目。北京正观堂主人、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专家梁晓新坦言,在中国古代陶瓷收藏领域,青花瓷占有绝对的优势。从元代开始直到今天,青花瓷器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中国陶瓷艺术代表,风靡海内外,它的艺术魅力是环球公认的。
4月5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一件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被一位亚洲私人藏家以2.29亿港元收入囊中。消息一出,随即引发一轮热潮。实际上,早在香港苏富比预展时,它已引起收藏界的轰动,大家都冠其名为“宣德碗王”,因为其型制、大孝纹饰、釉色以及品相完美度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的,业内公认确是不可多得的明宣德时期的青花名品。
在预展及拍卖时,自得堂主人、收藏家冯玮瑜一直在现场,亲眼见证当时的盛况。“拍卖竞价时有几个电话委托同场竞价,说明有心、有实力收藏它的不止一人。引起人们关注的首先是出现了一件那么完美的宣德大碗,继而高额的成交价引起了极大的轰动。2.29亿港元确实很贵,但市场上找不到第二只,所以其价格见仁见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个成交价打开了明宣德青花瓷器的价格空间,以后它就像"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一样,成为了一个年代的青花瓷器定价标杆了。”
梁晓新则坦言,最近这3年来,中国明清官窑瓷器的拍卖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这件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能在这个时候缔造出如此天价,无疑对整个艺术品收藏与拍卖市场是一剂强心针,大家热烈讨论的,并不只是这个天价,而是这只碗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与完美的品相。可以这么说,它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是无可挑剔的,这个成交价格如实地反映了它的价值,即艺术高度、稀有程度、品相好坏及传承出处,能拍出这样的天价,绝非偶然。
一般来说,青花瓷器的价值以年代、器型、品相、纹饰、稀有度、精美度、青花发色完美度等各方面的因素作估值基础,然后参照类似器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其价值的高低。青花瓷器在元代为外销瓷,明清两代分为官窑和民窑产品,民窑产品里也有大量的外销瓷。现在市场上成交价高的大多是制作精美、存世量稀少的官窑瓷器。在冯玮瑜看来,官窑产品规矩精致,民窑产品灵动自如,各具特色,收藏者各有所爱,不同喜好、不同财力、不同收藏系列的收藏者会根据各自的口味选择不同的藏品,一般来说,官窑的价格比民窑价格要高得多。
稳居高位的东方艺术
从近些年的瓷器艺术品市场可以看出,青花瓷一直稳居高位,且元、明以及“清三代”的青花瓷精品在拍卖场上往往能拍出几百万,甚至上亿元的天价。
冯玮瑜表示,元青花能拍出高价,一是由于成熟的青花瓷为元代始烧出来的,它的出现犹如横空出世一般,以鲜明亮丽的视觉效果,雄浑豪迈的气度,将中国瓷器推向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元青花瓷器改变了宋代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为后世的中国瓷器烧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元代的青花瓷以外销瓷为主,采用进口的苏麻离青釉料,釉色幽蓝,色彩鲜艳,极具时代特色。而明代青花瓷由明初洪武时代起就已进入宫廷成为御用瓷器之一,工艺上要求精益求精,因此精品不断,特别是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工艺精湛,也是采用苏麻离青釉料,发色浓艳,时有晕散现象,犹如中国画的水墨效果,是后世景仰的著名青花瓷器品种。至于清三代由于时代的进步,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著名的督陶官郎廷极、唐英等人的努力,所生产的青花瓷器成为中国古陶瓷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