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国画算艺术品
【中华收藏网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拿一幅画给一个画家看,答:好,不错;再把这幅画给另外一个画家看,说:一般,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们都是专业人士,且都不认识作者,看法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大约他们评判一幅画作优劣的标准不同。
唐朝画论家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里将国画定为神、妙、能、逸四品,前三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元末明初画家夏文彦《图绘宝鉴·六法三品》云:“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谓之妙品;得其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清代画家恽寿平《南田画跋》云:“纯是天真,非拟议可到,乃为逸品。”
在以上“四品”中,除了“能品”外都可以称为佳作。但古人的阐述比较笼统,不容易操作。窃以为,只要符合以下条件的作品就算佳作:一要有较新颖的构思立意,二要布局合理,三要有过硬的技法,四要有说得过去的题款。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可见,立意是一幅作品的开端和初始,是统领整幅作品的旗帜和指导思想。立意有高低深浅之分。唐代画论家张彦远曾强调绘画的根本在于立意和用笔:“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清代画家王原祁说:“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清代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里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在立意上有所突破不是很容易的事,需要画家动一动脑子。当今画坛模仿、复制之风盛行,缺少创造和创新,一画牡丹就想到“富贵”,画梅花就想到“清香”,画紫藤就想到“祥瑞”,画鱼就想到“有余”……一些传统的题材在立意上陈陈相因,千篇一律。要创作出构思立意较新颖的作品,没有一定的学养是做不到的。
一幅成功的国画要有合理的布局,要处理好主宾、虚实、远近、疏密等之间的关系,构图切忌僵直、呆板。在一幅画中,要有主有次,主体要重点刻画,避免喧宾夺主;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无相生,知白守黑;要层次分明,有远有近;要有疏与密、聚与散、动与静、明和暗各种对比,疏可跑马,密不通风。方薰在《山静居画论》里又说:“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如果一幅画的构图有实无虚、没有层次,造成画面沉闷,就会给人一种迫塞感、压抑感。这不符合中国的传统美学精神。
绘画是一种手艺活,无论立意还是布局,都要通过一定的技法体现出来。国画技法包括用笔、用墨、用色等,无高级低级之分,有功力深浅之别。中国画中的用“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顿、挫等笔法,或苍劲,或潇洒,或奔放,或俊秀,每一笔都应包含感情,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墨点都富有生机。中国画中的用“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以及墨的干、湿、浓、淡等变化,以此来表现物象的远近、凹凸、明暗、阴阳、燥润等立体感和质感。用墨要做到灵动,不凝滞不板结。高超的画技与深厚的学养相结合,气韵自然而生,“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成法而法在其中”。
一幅画画完了,要题款。题款也是画作的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可现在有些画家,毛笔字不过关或者想不出比较好的画名,就干脆不题款了。我们不要求画家的字像书法家那样法度谨严,但起码要说得过去。画名要言简意赅,要突出画作的主题,最好富有诗意。好的题款,是画作内涵的补充或升华,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一个画家毛笔字差,又无文学修养,画技再好也难创作出佳作。
古代的画家生活在农耕社会,现在的画家生活在工业文明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要求现在的画家像古人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但无论社会如何变化,一些基础的东西都是必需的。画家需要文化滋养、人品修养,要从技术层面向文化层面升华。只有“内外双修”的画家,才能创作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佳作。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