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家黄涛遗孀 一次性为家乡捐出三千收藏品
【中华收藏网讯】4月3日,清明节前一天。祖籍平定县、我国著名编辑家黄涛生前的3000多册藏书、字画,由其遗孀、87岁高龄的马艳秋亲自送到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下马郡头村,全部捐给村里。未来准备在当地建一个展览馆,让后人了解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
当天,下马郡头村还为先烈的一块纪念碑揭幕。纪念碑上共刻了78个人的名字,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19人,以及已故的参军、参战支前人员59人。
战乱年代,黄家人受到村民保护
黄涛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解放军出版社原顾问,1920年8月9日出生,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调至解放军总政治部任科长、处长,解放军出版社副社长,主持了《志愿军英雄传》《星火燎原》两部大型丛书编辑工作。1990年获“韬奋出版奖”,为军内第一人,其事迹被收入中宣部《编辑家列传》。
上世纪初,平定县城的黄家是远近闻名的望族,平定人称“官学黄家”。1905年,发端于平定、遍及山西、波及全国的著名“山西保矿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黄守渊是黄涛的祖父辈。
1937年10月,日军进犯山西,娘子关保卫战打响。10月底,日军侵占平定县城,黄家大院被日军侵占。黄家老少18口人,在黄涛母亲尚恩荣的带领下,到下马郡头投奔远亲,并受到下马郡头党支部和群众的保护。黄涛的妻子马艳秋说:“那年,下马郡头村建立了党支部,党支部带领全村百姓支持黄家,冒着生命危险掩护黄家。从此,黄家人就把下马郡头当做了自己的家乡,分田分地黄家有份,拥军优属、代耕代种等待遇一直没变。”1938年4月,黄家12人分两批参加了八路军。
捐赠的书籍摆满了3米长的木桌
2008年8月,黄涛病逝后,马艳秋曾几次将丈夫生前收藏的军事类书籍捐赠给平定县的几所学校。
4月3日,马艳秋回到下马郡头村,又将黄涛生前的藏书3000余册以及字画、生活用品一并捐给家乡,打算未来建立一个展览馆,让后人了解那段历史。
下马郡头村委会会议室内,印有“黄涛藏书”“马艳秋赠”等印章的书籍摆满了3米长的木桌。这次捐出的书籍是黄涛生前自己编著的书籍和收藏的书籍,其中,《中共党史简明词典》《军旅生涯》等党史类和军政类的书籍最多。
在所展示的众多黄涛的物品前,马艳秋触景生情,她握住丈夫生前用过的老式台灯依依不舍,还时不时用手摸一摸旁边的老式手电筒、旧手抄本和丈夫用过的茶杯、助听器。
为新建的烈士纪念碑揭碑
马艳秋和女儿黄圆圆这次回到下马郡头村,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村里新建的“抗日暨解放战争烈士纪念碑”揭碑。将黄氏家族为革命捐躯的烈士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是马艳秋最大的心愿。
70年前,下马郡头村全体村民为6位革命烈士竖碑;70年后,该村将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黄氏家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共19人,以及59名已故的参军、参战支前人员名字,都刻上了纪念碑。
在下马郡头村新建的“抗日暨解放战争烈士纪念碑”前,不少党员干部、武装部战士和当地师生代表等各界人士,都参加了揭碑仪式,并向烈士敬献花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