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木雕传承百年后继无人
【中华收藏网讯】书画木雕是通过在木板上用技法雕刻中国传统书画来表现高雅厚重的艺术格调,在即墨流传已有130多年,如今继承者寥寥数人。今年55岁的即墨市民耿守安则是为数不多传承者中的一位,他幼承庭训,跟随爷爷、父亲学习书画木雕工艺已有30多年,祖孙三代人传承书画木雕工艺已近百年,如今面临无人传承的尴尬局面。 为了保护传承这项技艺, 日前,书画木雕工艺入选即墨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祖孙三代
传承书画木雕近百年
2月13日,在位于即墨长阡村的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工作室里,耿守安正在雕刻一件篆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画木雕作品。“我爷爷和父亲都会书画木雕,从小我就耳濡目染。受家庭环境熏陶,我从20多岁时就开始学习书画木雕工艺。”今年55岁的耿守安说,他出生于书画木雕世家,从他的爷爷那辈他们家族就开始从事书画木雕技艺,而他幼承庭训尽得家传书画木雕工艺,如今已经从事书画木雕30余年,而他们祖孙三代人传承书画木雕技艺已近百年。
说起书画木雕技艺,耿守安说,书画木雕首先要明白书画之理,然后才能通过阴刻、阳刻、 阴阳兼刻等技法,在木板上将书画的点、线、面雕刻出来塑造成立体形象。经过创作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格调更加高雅厚重、赏心悦目,而以木雕工艺制作的牌匾楹联,更能彰显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一条笔画刻不好
整幅作品都报废
在耿守安的工作室里摆放着上百种雕刻工具,而每一种工具则有着不同的作用。“你看,这是尖底刀,主要用来刻字,笔画越粗下刀力度就越大,通过刀锋来体现笔锋。”耿守安拿着一把雕刻工具解释道,在刻字前,首先要用尖底刀将字大概轮廓雕刻出来,然后再用平刀细细勾勒字的尖角,最后用半圆刀将字修饰圆润规则。“在用刀刻字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即使一条笔画刻不好,整幅作品也就报废了。 ”
耿守安说,书画木雕制作工艺包括拼板、整平、砂光、构图、打坯、精雕、磨光、绘色、描金等十多个步骤。在雕刻前,首先要选好木板,将几块木板严丝合缝拼接起来,使其成为一整块木板。“有些书画木雕作品并不是用一块木板刻出来的,而是需要几块木板拼接而成。”耿守安说,拼板尤为关键,如果拼板不好后期木板与木板之间开裂,那么整幅作品也就成了废品,毫无艺术价值。
434个字的作品
雕刻了40多天
在耿守安工作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 《崂泉铭》 的书法木雕,刀法苍劲有力、字体线条流畅,非常赏心悦目。“这幅作品一共雕刻有434个字,历时40多天才创作完成。”耿守安说, 他如今主要给一些企业或者饭店定做书画木雕作品,费用根据内容不同每平尺从180元到300元不等,因为雕刻难度大、工时长,这一幅作品的售价达到近万元。
如今,耿守安每年能创作60余幅不同内容形式的书画木雕作品,每年创作收入也在20万元左右“。虽然收入比较可观,但是孩子们都不愿意继承。”耿守安说,他的儿子虽然跟他学习过书画木雕技艺,但是因为工作环境恶劣木屑飞扬,也不愿继承祖辈传承下来的老手艺。
齐鲁晚报记者了解到,书画木雕工艺肇始于先秦时期的竹、木书简,并随着中国文字统一日益完善。明清时期,胶东即墨一带随着经济复兴,士绅阶层崛起,立坊挂匾表功名之风兴起,带动即墨本地书画木雕工艺日臻完善,从而涌现出一大批专门从事书画木雕的艺人,书画木雕工艺流传至今已经有130多年历史。
日前,为了保护传承书画木雕技艺,即墨市将其列入即墨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从2025年书画春拍看艺术品市场风向
- 资产新风口!谁掌握艺术品资产,谁就掌控金融与证券未来
- 未来艺术品收藏趋势如何,一起看看数据分析!
- 玩古陶瓷:眼界不要局限,一眼辨真假才是真功夫!
- 不懂收藏的人,被称为“隐形贫困”人口!
- 中国文物最大的危机:不是流失海外,而是......
- 争议:鸡心罐到底是文房器还是酒器?
- 未来几年:哪些瓷器或会被市场看好?
- 三代之后,你留给子孙的绝不是银行卡数字:古玩暗藏的家族金矿永不塌方
- 未来几年:哪些艺术品最具备投资价值?
- 老行家神预言:未来爆火的热门藏品,竟可能是这些!
- 古玩艺术品是永恒的财富:谁拥有谁就富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弘仁元“借”科技之翼,打造艺术品收藏共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