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以上纸类文物需要保存处理
【中华收藏网讯】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在研究报告论文集《文化遗产》最新一期中指出,“对2014~2015年书籍、绘画等53件纸类文物的状态和保管环境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经确认其中30件(56.6%)需要做保存处理。”据调查显示,13件(24.5%)存在着数量、大小等基本信息不明的状况。状态良好、不需要做保存处理的文化遗产仅有18件(34.0%)而已。
据文化遗产厅透露,韩国国家指定文化遗产总共有4482件,其中纸类文物为20%(963件)左右。此次报告书是从中随机挑选出53件进行调查得出的。
据报告书透露,朝鲜前期文臣徐居正写的木版本、朝鲜时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核心资料《东人诗话》(宝物第1712号)存在着严重磨损的状况。高丽时代性理学家朴尚衷1370年赠送给时任晋州牧使李仁敏的《近思录》(宝物第262号)出现了发霉的情况。近思录是稀有的现存高丽本,而且被认为是在朝鲜初期性理学史的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朝鲜前期学者权柱的宗孙家流传下来的《权柱宗家古文书》(宝物第549号)发生变色,颜色变为了褐色。《权柱宗家文籍》(宝物第1002号)被判定由于保存处理不善而进一步遭到损坏。
《光山金氏礼安派宗家古文书》(宝物第1018号)的名称、年代、数量错误标记的事实已得到确认。《柳成龙宗家文籍》(宝物第160号)在被指定为国家指定文化遗产当时部分文件被遗漏的事实也浮出了水面。
研究所计划以在此次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文物们为对象从颜料和材质、结构等着手进行精密调查,并讨论以此为基础建立“文化遗产保存管理数据库(DB)”的方案。
国立文化遗产研究所解释道,“纸类文物在材质特性上由于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物理力量等的影响而尤其脆弱。”“建议那些收藏保存状态不太好的文物的个人把(文物)寄存在具备恒温、恒湿功能的地方。”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