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艺术品消费市场正在逐渐形成
【中华收藏网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最近五年处于持续的调整期,并呈现两大显著趋势:一方面是以拍卖市场为代表的二级市场逐渐走向理性,买家普遍持观望态度,信心指数有待回升;另一方面是大众对文化活动的关注热情持续高涨,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扶持下蓬勃发展,新兴的艺术消费品市场正在成形。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认为,一个健康的艺术产业生态链,首先是艺术生产、艺术鉴赏、艺术消费,然后是艺术投资,最后才是艺术金融——艺术消费在整个链条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国家层面也看重文化消费,所以这个切入点非常有战略价值。目前国内多个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又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产品供给不足显著,导致中国消费者在国内消费被长期压抑、一出国就大力消费的非正常现象。所以2014年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扶持,其实就是希望通过艺术创业来带动艺术消费。从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中国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消费占支出总额仅为5%,农村地区这一比例更是只有2.48%。按国际惯例,人均GDP达到3000美金时,文化消费应该呈现井喷状态;而中国内地已超过7000美金,可见文化消费市场是极度压抑的。这时,符合需求的产品一旦出现,大众的消费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隽教授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面临的转型问题和餐饮业类似。据数据统计,近年来中国高端餐饮下滑严重,中端餐饮消费却稳固上升;而艺术品在投资拍卖市场热度下降的同时,消费市场却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2014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到7400美元,超过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线——这是中产规模不断升级的标志。瑞士银行最近公布,中国的中产阶级按人口数量来算是1.09亿,超过美国9200万的人数,由此推断,中国正在进入艺术消费的培育和爆发期。另外,还有一个数据来自淘宝拍卖会,买家超过50%是80后和90后,这个年龄段可能还不算稳固的中产,但有消费意愿和购买潜力的文艺青年数量众多。过去的30年,中国都是以投资为主导的市场,现在转为消费主导,这是非常巨大的转变。
《艺术商业》杂志联合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推出的中国艺术消费品指数显示,中国大众艺术消费人群,30岁以下占50%,30至40岁近三成,七五后、八零后成为当仁不让的消费主力,九零后消费者也在迅速崛起;年均收入5万至10万元与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消费者各占三成;最受艺术消费者关注的板块是特色展览周边产品,“创意”、“有趣”成为需求关键词;从艺术消费产品单价来看,5000元是中端、高端市场的重要分界线,同时,近四成消费者表示只要价格在能力接受范围内都会选择购买;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图书馆与书店成为中国艺术消费者最常去的娱乐休闲场所,而艺术展览、艺术博览会、互联网、书籍杂志是他们获取艺术消费品信息的主要来源;艺术消费品购买者中,理性消费占比近六成,冲动型消费与品牌热衷消费合计占比不足两成;购买原因中,“个人欣赏”达83.4%,其次才是收藏与装饰需求。
与此同时,通过对京沪超过20家艺术消费品生产方和销售平台的机构调研发现,目前艺术消费品实体店的销售总额远大于网络销售;展会宣传是文创产品的主要线下推广方式;机构、企业客户消费总额占比远低于个人客户;现金支付占比逐年下降,银行卡和微信支付已成为主要支付方式。
据悉,中国艺术消费品指数由《艺术商业》杂志联合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推出,是针对中国艺术消费品的市场调研,以大众调查问卷和机构访谈调研双线展开。该指数针对艺术领域的关注视野,从以投资、收藏为目标导向的拍卖市场,转至覆盖范围更广的实用消费市场,旨在解析中国大众的艺术消费习惯与趋势。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