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盏制作柴烧回归迎新春
【中华收藏网讯】“1月1日,我们就烧上新春第一炉了。”福建建阳贵稀堂詹桂溪对记者说。
记者现场看到一个新龙窑长36米,窑室内宽1.5米,高1.8米,仿古龙窑法以柴火为燃料,龙窑如巨龙俯卧,两侧熊熊柴火如红色的大爪,很有气魄。
这是贵稀堂的仿古柴烧第六窑。“之前的几窑出品率并不高,能达10%已经不错。”詹桂溪对记者说。
每做一窑,至少要花费3至6个月的时间做准备。
据悉,目前此仿古龙窑已烧制十万件建盏,但成品仅7000至8000件。第四窑烧制5000件窑品,仅出品10件成品。受温度、湿度、天气等等影响很多,成品率不高,意味着成本极高。
詹桂溪让记者随意用放大镜观看每件柴烧成品纹理。“柴烧不同于电烧,每件纹理各不相同,自然形成。”
果然,在放大镜下,柴烧建盏的光华显现,有的如深秋紫梅、有的皑皑白雪、有的如同小狗跑过留下的足迹……令人叹为观止!
据了解,在2016年5月的一次展会上,建阳仿古龙窑柴烧建盏制品首次参展就销出十多件,总价值29.6万元,其中两个口径9厘米的“金油滴”小建盏卖了20万元。
建窑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其烧制的黑釉器形制以碗为主的建盏倍受垂青。其出品的建盏以本地特有的高铁粘土和天然釉为原料,烧制工艺曾一度失传。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建盏”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福建建阳目前从事建盏生产的厂家有960多家,年产值6亿多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回归柴烧龙窑工艺的仅屈指可数的几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耿宝昌:明代成化青花到代几大特征,看这几点就够了!
- 增值率95%的收藏品,艺术品将在未来十年成为“全民刚需”!
- 别再抱怨藏品卖不出去了,这个机会你抓住了没有?
- 艺术品收藏投资利润高达千万倍!这是富豪大量进圈的原因
- 博物馆专家预测:这些就是未来中国的天价文物
- 国务院最新政策:激发艺术品活力,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 只要藏品不假,任凭风吹雨打,市场正在检验着谁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 一名真正的收藏家要有的素质,看你具备几点?
- 当前艺术品收藏最有潜力的六大类以及艺术品市场经济大爆发趋势势不可挡!
- 民间藏品难出手,无非是渠道问题,这些交易方式值得一看
- 藏家必须知道:什么是传世文物?其界限在哪里?
- 打通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渠道:开启收藏市场新纪元!
- 收藏趋势: 富人的财富增值速度将拉动艺术品价格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