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来的明代皇家大龙缸
【中华收藏网】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与此同时,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的地位得以确立,景德镇官窑代表了明清瓷器生产水平的最高成就。
昨天,“景德镇·南京明清官窑瓷器联展”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拉开帷幕,展出了一批来自南京和景德镇两地的珍贵官窑瓷器,其中部分藏品堪称国宝级文物。
考古中发现大量官窑瓷片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的116件(套)展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发掘、修复的109件(套)明代官窑瓷器,一部分是南京市博物馆馆藏的明代王公贵族墓出土及历年征集、调拨的明清官窑瓷器。来自两地的官窑瓷器共同展出,修复件与完整器齐聚一堂,形成彼此诠释、互为补充的关系。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江建新所长介绍,官窑相对民窑而言,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生产供朝廷使用、支配的瓷器的窑场、作坊。明、清时期,朝廷在景德镇设置御器厂(清代改称“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及官方用瓷。为保证官窑瓷器的质量和权威性,明、清两代对官窑瓷器的烧造、拣选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最终仅有一小部分瓷器进入宫廷或为王公贵族享用。对于落选的瓷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明代大多是将落选品打碎掩埋,因此御窑厂遗址保留了丰富的遗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对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先后发现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正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时期官窑遗存多处,清理出大量官窑瓷片,并成功修复出一大批典型器物,对研究官窑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出土瓷片拼出一口大龙缸
记者看到,展品中有不少来自景德镇的明代官窑瓷器。其中一口“正统青花大龙缸”最为引人注目。
江建新介绍,这是明代以来官窑烧制的最大的缸。明代初年,景德镇为北京皇宫三大殿都烧了这样的大龙缸,平日储水,一旦有火灾,可以起到消防作用。但大龙缸的烧制难度非常高,造型工艺难,“累造不成”。明英宗正统年间,朝廷派大太监王振亲自到景德镇督造。可惜的是,明代初年的陶瓷大龙缸不容易保存下来,故宫就没有明正统年间的大龙缸。如今,太和殿前的大缸就不是瓷的,而是用铜做的。此次展出的景德镇“正统青花大龙缸”,就是用出土的瓷片拼接修复的,极其珍贵。
另一件来自景德镇的藏品——斗彩鸳鸯莲池纹盘,价值也非常高,因为这个盘子的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们都认为斗彩是明成化年间之后才有的。1984年时,《文物报》一个记者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一个大明宣德年制款斗彩鸳鸯莲荷纹碗,但受到专家的质疑。”江建新说,到了1988年,景德镇珠山御窑厂考古中,竟然出土了两个与萨迦寺斗彩鸳鸯莲荷纹碗一模一样的盘子,而且也是宣德年款,这充分说明:至少在明成化之前的宣德年间,我国的陶瓷斗彩烧制技艺就已成熟,官窑就开始烧制斗彩了。此次来宁展出的,正是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考古中出土的两只斗彩鸳鸯莲池纹盘中的一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
- 弘仁元2024秋季拍卖会拍卖预展
- 修武县教体局关工委举办“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书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