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12件拍品和它们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6-12-09    来源:佳士得拍卖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411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2016126日拉开帷幕的佳士得伦敦“经典艺术周”呈献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古代文物、古典大师作品、雕塑及日本艺术杰作。从威风凛凛的日本武士盔甲到曾用作身份证明的罗马教皇秘史的戒指,从18世纪维纳斯铜像到古埃及彩陶像,我们从五花八门的拍品中挑选出12件不容错过的精品,一一为您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

1、威风凛凛的日本武士盔甲

历经百年战乱,1718世纪的日本盔甲造工非凡,反映了战争技术的进步。这件由铸铁鳞板组成的全身甲胄,遮盖了身体前后、手臂和大腿,既能保护穿戴者免于交战时受伤,又展现出武士的个性,有恫吓之效。可拆除鼻甲和鬍鬚的铸铁面具是又一明证,再加上头盔上的跳狮像,这件盔甲令身穿它的武士在喋血战场中清晰可辩。

江户时代(17至18世纪).jpg

江户时代(1718世纪)

一件由5块铁甲组成的盔甲,头盔上签有Nagamichi字样

估价:英镑 8000 - 10000

将于128日在佳士得伦敦‘日本艺术’拍卖呈献

2、非同寻常的荷兰黄金时代肖像画

在荷兰历史上,“黄金时代”指的是约17世纪时,当时被视为荷兰贸易、科学与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荷兰黄金时代,荷兰共和国及其周边地带的商贸活动繁荣兴旺;但是摩尔和非洲人物的肖像依然甚为稀有。即使他们出现于当时的艺术品中,往往亦是以僕人、奴工的身分。然而,这幅画作呈现一名地位较高的非洲男性,姿态时髦而优雅。从穿著打扮中,他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可见一斑——身穿一袭或许来自土耳其的长袍,手执一管当时流行的饰品如贵重的陶製长烟斗,还佩戴著夺目的珍珠耳环。

17世纪荷兰画派 《摩尔人半身肖像画》 油彩 画布 76 x 57.4 cm。.jpg

17世纪荷兰画派 《摩尔人半身肖像画》 油彩 画布 76 x 57.4 cm

估价:英镑 20000 - 30000

将于129日佳士得伦敦“古典大师艺术日间拍卖”呈献

3、来自古希腊的奢侈品

古希腊人以双耳陶瓶承载酒与水的混合物,供饮宴之用。双耳陶瓶在当时是奢侈品,常绘有希腊神话场面作装饰,别具匠心。此作品出自玻雷阿斯画家(Boreas Painter)之手,呈现黎明女神艾奥斯(Eos,在作品中总是身披大羽翼出现)掳走年轻的克法罗斯(Cephalos)的一幕。

根据神话传说,艾奥斯被阿佛洛狄忒(Aphrodite)诅咒,陷入无休止的情欲,以惩罚她与战神阿雷斯(Ares)私通。从此,她就不断掳走英俊的年轻男子,当中就包括雅典英雄克法罗斯。饰有克法罗斯形象的陶瓶很受当地和出口市场欢迎,因为他是雅典王厄瑞克透斯(Erectheus)的女儿普洛克莉丝(Procris)的丈夫。

约公元前470至460年 双耳陶瓶 绘有红色人物图案.jpg

约公元前470460年 双耳陶瓶,绘有红色人物图案约公元前470460年 双耳陶瓶 绘有红色人物图案

估价:英镑 7000 - 9000

将于126日佳士得伦敦“古代文物拍卖”呈献

4、置身1920年代的中式理髮店

20世纪初,不少欧洲艺术家纷纷前往中国游历,沿途绘画风景、市场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19201930年间,以印尼为基地的荷兰艺术家恩尼斯特·阿格比克(Ernest Agerbeek)便是一位这样的欧洲游客。在这件画作中,他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间中式理髮店的日常一隅。在摄影技术普及之前,这类画作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记载,纪录了当时日常生活的细节——衣著、家具、鞋履、建筑、茶叶甚至乐器等,使其得以传于后世。

恩尼斯特·阿格比克(1903-1945) 《中式理髮店》 油彩 金彩 画布 60.9 x 80 cm.jpg

恩尼斯特·阿格比克(1903-1945) 《中式理髮店》 油彩 金彩 画布 60.9 x 80 cm

估价:英镑 30000 - 50000

将于1215日佳士得伦敦“风景地志画”拍卖呈献

5、珍奇镀银鸵鸟

这件19世纪镀银鸵鸟模型令人回想起曾一度流行于贵族、商人和科学家之间的‘珍奇柜’(kunstkammer,类似中国的多宝阁)。其银製双翼设有铰链,精巧地饰以叶形、动物形态装饰,张开后可见内裡的鸵鸟蛋。数百年来,金匠深谙人类对于大自然和异国风情的著迷,创作出许多以有机物为题材的珍品,如椰子、鸵鸟蛋、珊瑚、鹦鹉螺和螺壳等。这些艺术品可见于遍佈欧洲各大宅的珍奇柜,体现出收藏者的学识和收藏品味。

约1880年代 欧洲大陆镀银鸵鸟模型 高41.3 cm.jpg

1880年代 欧洲大陆镀银鸵鸟模型 高41.3 cm

估价:英镑 3000 - 5000

将于1215日佳士得伦敦‘超现实遗珍:Edward James基金会精选藏品’拍卖呈献

6、 一窥透视画作的秘密

约翰·埃德曼·胡默尔(Johan Erdmann Hummel)对建筑和透视图法兴趣浓厚,因而有‘透视胡默尔’(Perspektiv-Hummel)之称。1809年起,他在柏林学院(Berliner Akademie)教授上述学科,并于1824/25年出版有关透视画法的著作《Die Freie Perspektive》。如同作者的许多作品,从这幅名为《算命店》的画作中,可见他热衷于以二维来描绘空间。许多细緻的透视线分佈其中,赋予画作显著的深度。

约翰·埃德曼·胡默尔(1769 -1852) 《算命店》.jpg

约翰·埃德曼·胡默尔(1769 -1852) 《算命店》 黑色粉笔,钢笔,黑色墨水,淡墨素描,细致的透视线条,水印C &I Honig 36 x 41.4 cm

估价:英镑 1000 - 1500

将于127日佳士得伦敦‘古典大师画作,英国画作及水彩绘画’拍卖呈献

7、教皇信使的戒指

这枚铜鎏金戒指上有许多代表罗马教皇的纹饰,包括冠冕、交叉的钥匙以及四位圣史的代表形象——有翼的人、有翼的狮子、有翼的牛和鹰。尽管关于这种教皇戒指的实际用途仍有争议,但人们相信这是前往觐见国王的教皇使节所戴,作为身份的证明。戒指高逾5公分,可以戴在骑马手套外。尽管戴著它的使节身负重任,戒指上镶嵌的却只是水晶,而非贵重宝石,以防遭遇拦途截劫。

意大利15世纪 水晶镶嵌铜鎏金戒指 高5.3 cm。.jpg

意大利15世纪 水晶镶嵌铜鎏金戒指 高5.3 cm

估价:英镑 4000 - 6000

将于127日佳士得伦敦‘横亘古今:显赫私人珍藏 ’拍卖呈献

818世纪便携式维纳斯铜像

这尊18世纪末铜像的原形是居住在意大利的佛兰德(Flemish)雕塑家詹波隆那(Giambologna)的作品《正在抹乾胴体的维纳斯》(Venus Drying Herself)。詹波隆那对维纳斯形象的塑造对后世的意大利雕塑家影响深远。这件铜像的动人之处在于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三维角度去欣赏它,而非只有一个单独主导的视角。詹波隆那于1853年完成的大理石雕像原形位于罗马的卢多维西别墅(Villa Ludovisi),留存至今。

意大利18世纪末 正在抹乾胴体的维纳斯铜像.jpg

意大利18世纪末 正在抹乾胴体的维纳斯铜像 原形为詹波隆那(1529-1608)所作 高31cm

估价:英镑 4000 - 6000

将于126日佳士得伦敦‘欧洲雕塑及工艺精品’拍卖呈献

9、古斯塔夫·库尔贝的静物作品

法国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于1871年身陷牢狱时改画静物画,将他妹妹佐伊(Zoé)带给他的苹果、花朵和别的水果作为创作主题。18711025日,库尔贝致函他的律师抱怨道︰‘我受尽各种痛苦——所有狱卒都不许我在圣佩拉几(Sainte-Pélagie)监狱创作,不许我做事先计划好的事。他们只淮我在牢房内作画,不可以出去,没有光源,也没有题材。’库尔贝的画作表现出强而有力的纯粹感,与马内(Manet)、塞尚(Cézanne)的相似静物作品有所共鸣。

《三个苹果静物》.jpg

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 《三个苹果静物》 油彩 纸本 木板 15.9 X 25.1 cm

估价:英镑 40000 - 60000

将于1213日佳士得伦敦‘19世纪欧洲及东方主义艺术 ’拍卖呈献

10、永恒的侍者

这件蓝色彩陶像描绘了埃及第三中间期的荷努特塔威王后(Queen Henuttawy),约源于公元前1070-1032年。古埃及法老葬礼中,常有这一类名为‘沙伯替’(shabti)的人偶陪葬,作为逝者往生后的僕人。人偶背上有一个篮子,两手各执一把锄头,象征可以随时为王后效劳。其下半身的象形符号意为︰‘照亮奥西里斯(Osiris),王后荷努特塔威。’

第三中间期第21王朝.jpg

第三中间期第21王朝,约公元前1070-1032年 埃及彩陶像 荷努特塔威王后的沙伯替 高12.2cm

估价:英镑 6000 - 8000

将于126日佳士得伦敦‘Resandro珍藏’拍卖呈献

11、约翰·拉斯金笔下‘特纳式’的天空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收藏了好友、英国著名艺术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特纳(JMWTurner)的许多作品,并深受其影响。和特纳一样,拉斯金一生画过许多具有独特氛围效果的户外风景速写,几乎称得上是印象派。艺术史学家Stephen Wildman曾称,虽然按目前的研究仍难以确定,但画中前景的大海与远处的高山,或与画家于18744月末从意大利大陆前往西西里的旅程有关。

《穿过云端的阳光》.jpg

约翰·拉斯金(1819 -1900) 《穿过云端的阳光》 铅笔 水彩 13.8 x 22.5 cm

估价:英镑 8000 -12000

将于127日佳士得伦敦‘古典大师画作,英国画作及水彩绘画’拍卖呈献

12、暗藏在阴影中的秘密

安娜·阿尔玛-塔德玛(Anna Alma-Tadema)是荷兰画家罗伦斯·阿尔玛-塔德玛爵士(Sir Lawrence Alma-Tadema)与第一任妻子Marie-Pauline Gressin de Boisgirard所生的么女。安娜深受父亲画作的影响,集中于细緻描绘宅邸的内饰,例如此作品中就描绘了阿尔玛-塔德玛家族于伦敦圣约翰伍德住所楼上的一间房间。

名为《关闭中的门》(The Closing Door)的这幅作品,所绘细节维妙维肖,例如书桌上柔美的花朵和墨水瓶,以及人物身上的项链和散落地上的小珠。仔细看,你会发现原来门后有人正伸手把门拉上,或许象征了一段热恋的终结。

《关闭中的门》.jpg

安娜·阿尔玛-塔德玛(1867-1943) 《关闭中的门》 铅笔 水彩 阿拉伯树胶 木板 52.7 x 35.5 cm

估价:英镑 12000 -18000

将于1214日佳士得伦敦‘维多利亚时代、前拉斐尔派及英国印象派艺术’拍卖呈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佳士得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