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拦路虎——评级
【中华收藏网讯】当前,各种美术作品评奖和研究项目评审多如牛毛,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省部级和院校级各类常规艺术研究课题和项目,以及各级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和设计大赛等等,各种名目的美术奖项不计其数,学术界貌似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然而,这些评奖的申报程序和评审过程常常繁琐而低效,评审理念和评审规则陈旧而僵化,评审的依据仅仅是那些量化的数据,只看所参加展览的级别和发表期刊规格的高低,看入围和获奖的次数,看作品的外在形式的花样和技巧的熟练程度,甚至看推荐专家的身份和知名度等等。
面对这样的评奖,美术创作者和研究者出现了这样一类人,奖项是他们立足学术界的唯一依托,是证明其学术高度的主要标志。他们自愿细读科研申报的繁琐文件,遇到关键处逐一划线、标注,而后按图索骥,精心准备。其研究往往并非从自己的学科特长和专业优势出发,而是走冷门,走偏门。尽管其研究专业性明显欠缺,最后的评审结果却常常符合评审要求,甚至全票通过,或入围,或得奖,轻而易举地实现了预期目标。他们参加美术展览比赛同样有招,深知要想容易入选,画幅要选择大的(在规定的范围内尽可能选择最大的尺寸),画种要选择小的(如:年画、连环画、漆画、综合材料、水彩等),对哪一类主题、技术套路、形式风格和画面效果的入围概率高、获奖命中率大,都深有研究。他们不仅需花大力气认真研究获奖作品的“成功秘诀”,探究其中的技术“奥妙”,还需要为寄送作品和打通各级评审“关卡”煞费苦心。然而,如此用“心”良苦的美术创作,又怎么可能“走心”呢?画面上那份充满功利色彩的庸俗表情和缺乏个性的阿谀奉承的低俗气质昭然若揭。
美术科研评奖的目的,本该是为了激励虔诚的艺术创作者和潜心研究的美术理论学者,从而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术氛围。但当前的美术科研评奖完全违背了这样一个初衷,而逐渐扭曲为一种逆淘汰机制。那些为奖折腰的作者也是让人慨叹。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高手说:不是不跟你玩,而是根本没法玩
- 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古董也一样!
- 为何说收藏界的真正力量在民间,看下各路民藏大家的分析
- 老行家预测:未来最热门的藏品或是这些...
- 齐白石十幅罕见作品,画出了生命的精彩
- 投资书画建议: 如何步入正确投资名人书画?
- 新资产,新政策!艺术品市场要井喷!
- 什么是隐形财富?古玩艺术品就是最大的隐形财富!!!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马未都:收藏已变为商业的博弈
- 艺术品现在升值率达到了98%!投资好的艺术品就是坐等赚钱!
- 2025年是希望之年!艺术品以不可抵挡的势头,成为新的金融资产!
- 艺术品收藏将带来一波收藏家的暴富潮,新时代,新模式,新发展!
- 中国艺术品“走出去”之路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