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并非一劳永逸

发布日期:2016-12-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301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民俗学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消息很令人高兴,但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习俗来说并非一劳永逸,“关键还要思考让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活动‘接地气’,能让民众都自发参与、自发传承”。

广西龙胜“闹春牛”迎立春.jpg

据公开资料显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王娟介绍,在农业社会,耕种需要根据太阳运行情况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进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已经零星出现了后世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如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便有所记载。”王娟说,《淮南子》中就有了完整的24节气记载,“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古代,人们根据日晷测得,冬至那天日影最短,这也是被最早确立的一个节气。当时,很多朝代都将冬至当作过年,所以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随后逐渐确立了其他节气。”王娟表示,二十四节气每年日期基本不变,是一种很科学的时间概念,并逐渐衍生出了一些丰富有趣的习俗。

江西高校学子“竖蛋”迎秋分.jpg

如王娟所说,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对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来说,我只记得一些大概的内容,并不能记全。”白领马小姐对记者表示,就自己知道的一些节气来说,对现代人的生活仍然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次申遗成功的机会,活化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气文化”。

四川洪雅上千人吃“坝坝宴”过冬至.jpg

“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王娟认为,传承民俗文化要“接地气”,让习俗也能与时俱进,“只有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才能让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更好的传承下去”。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