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市场已进入艺术取胜的时代
作为中国玉雕市场的风向标,2015年的春拍基本上已尘埃落定。仔细翻看各个拍场今年的当代玉雕成交记录,不仅成交价格下挫,而且交易规模萎缩。然而,拍场交易只是中国玉雕整体交易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业界普遍认为,如今的中国玉雕艺术品交易已经走过了“以料取胜”的十年,转而进入讲究艺术的时代。
具体的市场表现就是,在玉雕艺术品交易自去年整体进入低迷阶段后,高端市场的销售和价格稍受影响。但出现国内十多位顶级大师的玉雕作品,不仅价格有所提升,而且销量也在增加;而部分名人的作品,也保持了原有的状态,未有下滑迹象。
“这并不是个人炒作的缘故,而是市场供不应求的结果。”有专家分析说:“高端市场如今拥有的状态,也代表了中国玉雕艺术品应有的发展方向——竭力追求玉雕的艺术性,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这不仅是因为创作者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更因为市场对玉雕艺术水准的要求有大幅提升。”
进入2014年,或者更早至2013年年底,中国玉雕艺术品交易的热闹开始逐渐降温,这既受整体经济形势发展不容乐观的牵绊,更有相关政策因素的影响。其中,低端玉雕市场的销售出现了10%到20%的下滑,也算变化不大。毕竟老百姓还是愿意将手中的部分闲钱用于玉雕艺术品的消费,而且这部分消费力还有增长,这也是国内近十数年来收藏兴盛的效应所致。但老百姓在此领域的追求在不断提高,而一些玉雕制作厂家却还没转变过去的经营思路,更没能开发和制作出适合当下市场需求的产品,所以“日子”就远不如以前好过了。
要说变化最大的则是中端玉雕艺术交易。有业内人士估计,此板块的销售额直降70%。有专家介绍:“从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正赶上了玉器市场的风口,可谓‘猪也在飞’。正是凭借着市场的红火,这部分市场便常以料说事,随便的雕工便能卖到很高的价格,像料钱就值十多万元的东西,虽然它的工价并不值钱,却也能卖到三四十万元。可是现在就不行了,也就能卖个比料钱多两三万的价格。更具体的市场表现就是从2014年下半年至今,有些商家倒闭、部分商品大幅打折。毕竟藏家和消费者对玉雕的认识在不断提高,拿料来忽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业内普遍认为,玉雕市场行情的整体下挫除了市场整体环境的影响至深外,还与近年来新疆和田玉的身价不断下挫有关。
据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的最新资料显示,虽然和田玉有收藏级、优质加工料和普通加工料的等级差别,但各级和田玉的身价普遍出现下调。在2015年一季度,和田玉市场虽有春节前的小阳行情,但总体而言,和田玉市场又重回低迷状态,市场观望程度依旧严重。
另有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形成的价格区间里,处于顶端的收藏级原料的最低价不变,最高价下滑10%;处于中间层次的优质加工原料,最低价下跌10%,最高价下跌15%至20%;处于最低端的普通加工料,最低价下跌10%,最高价下跌20%。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2014年度的和田玉原料产地采挖交易价格已跌至成本价,造成和田玉交易的价格区间中的最低价格已无下跌空间;而和田玉销售的终端市场销售价却出现下跌,则大多与和田玉玉器销售市场经营成本压力增大、资金回笼需求强烈有关。中低档的和田玉,存货量巨大,市场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因此跌幅最大。
整体而言,如今的玉雕艺术品正处于从“重料”到“看工”、欣赏艺术性的大变革时代,尤其是高端市场更是如此——更加注重玉雕的设计、制作、工艺等艺术性上的突破创新,这是市场发展之必然。所以,只要不是为了销售而创作,而是为了做好玉雕才有销售,再加上画家、雕塑家、美术评论家的加入和关心,中国的玉雕艺术会涌现出更加繁荣灿烂的春天。而市场中那些顶级大师的作品也会越来越受欢迎,因为他们是新阶段的代表,更是未来回顾这段历史的经典。(鸣福)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