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收藏大有可为
漆器原是收藏“冷门”,属拍卖“杂项”,与明清瓷器等“大项”难以相比,但近十年来,漆器渐成收藏“热门”,各种明清漆器精品走俏拍卖场,拍卖价格一路看涨。如十年前卖上万元一件的器物,如今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成交。
漆器的历史沿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涂饰木碗,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战国至西汉,是漆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战国漆器的制作,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漆器作为饮食器具,当时制作极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金、玉、铜等容器。明清两代是漆器艺术的又一巅峰时期。明永乐年间,御用监在皇城内设置了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扩大雕漆、填漆等漆器的生产。清代也十分重视漆器艺术,雕漆工艺开始应用到大件的家具上,其显著特点就是颜色鲜艳喜庆、纹饰精致华丽。以后一直延续到大清朝灭亡,漆器这门宫廷艺术才开始走向民间。由于明朝之前的唐宋元漆器大部分都流失到海外,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漆器大都是明清时期的。
明清剔红漆器最受市场欢迎
根据历年来漆器的拍卖成交情况看,明清剔红漆器拍卖价格最高,也最受市场欢迎。
早在2006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拍出606.3万港元。同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脱胎朱漆题诗菊瓣形盖盒”也以550万元人民币落槌。2007年,在香港佳士得 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再度以497.3万港元成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2月3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经过众多买家激烈的角逐,最终竟奇迹般地创下了3314万港元的天价,这件剔红漆器珍品不仅工艺极为复杂考究,最为珍贵的是盏托内还有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该器件也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漆器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在2010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中,一件清乾隆漆刻御制诗仿“周兕觥”又以515.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漆器收藏大有可为
漆器价格虽然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迭创新高,但据业内人士分析,与其他各种艺术品相比,目前漆器价位仍不算太高。形成这一原因除了藏家对漆器价值认识不足之外,精品太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国内已经出现了专门从海外购买传统漆器的藏家,精品在这几年内有望大批回流,从而带动整个漆器市场价值全面提升。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