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窑:中国最早生产成熟黑瓷的窑口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上世纪五十年年代以来,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在汉、三国时期的遗址、墓葬和古井中陆续出土了一些黑色和酱褐色釉瓷器。这种黑釉和酱褐色釉瓷器与黑瓷有何关系?中国成熟黑瓷究竟产于何时何地?
黑瓷是一种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从考古发掘资料证明,在中国商周时期就已出现早期黑瓷,据专家推测,黑瓷应是在酱色釉原始瓷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发展而来的。
近二三十年来,在浙江德清地区先后发现了大批汉代陶瓷窑址,有的瓷窑生产黑釉和青釉两种瓷器。这为研究我国黑瓷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是陶瓷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西周规模最大的原始瓷窑址——德清火烧山窑址考古发现少量的原始黑褐釉瓷,在德清独苍山西周土墩墓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一批原始黑褐釉瓷的盘、尊、罐等器物”,虽然目前还不能肯定这种釉色是认为釉料配制的结果,但它的出现为德清窑黑瓷找到了鼻祖,浙江德清博物馆研究员朱建明称。
朱建明表示,如果说商周时期少量出现的酱褐釉、黑釉是一种偶然现象,那么东汉至三国时期出现的黑釉应该是东晋德清窑黑瓷的鼻祖。在浙江德清发现的龙窑遗迹——黄角山窑,就是一座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一处专门烧造黑釉的窑场。黑瓷开始出现了,它是我国陶瓷生产中的一项伟大成就。
浙江德清地区发掘出土一些汉代原始瓷和瓷器合烧的窑。这些窑烧制的瓷器有青瓷和黑瓷两种,黑瓷因釉料中氧化铁含量较低,多数呈黄褐或绿褐色,只有少数呈现黑色。
及至东汉时期,浙江上虞窑也已开始批量烧制黑瓷,该窑烧制的黑瓷,施釉厚而均匀。而黑瓷的成熟期应在两晋时期。东晋时期,在德清县城郊、余姚县大陆菜园等地设立瓷窑,生产黑瓷与青瓷,德清窑也以烧制黑瓷而闻名。
德清窑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据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朱伯谦介绍,德清窑德清窑的作坊遗址于1956年在原德清县城即今乾元镇周围的焦山等地被发现,窑址范围较大,堆积层丰厚,产品有青瓷、黑瓷两种,器形多种多样。尤其是黑瓷,制作精良,质量很高,而且时代早至东晋至南朝初,是当时已经发现的黑瓷窑址中时代最早的,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生产黑瓷的窑,引起中外陶瓷界的重视,这是德清窑首次重要的发现。
196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杭州老和山发掘了一座纪年墓,墓砖上发现有“晋兴宁二年吴郡嘉兴县故丞相参军都乡侯褚府君墓”的铭文,出土了一批黑釉瓷器,均属德清窑产品。浙江德清窑出土的成熟黑瓷,胎呈红、紫或褐色,釉层厚实滋润如玉,且色泽黑亮如漆,闪闪发亮。德清窑黑瓷造型主要以壶为主,如鸡首壶、四系壶等,成熟的德清窑黑瓷得到了当时人们的喜爱,在浙江、江苏、四川等地发现了广泛使用的痕迹。
德清小马山窑址、余杭石马斗窑址、青山坞汉代窑址、墅元头隋唐窑址、宅前隋唐窑址等古窑址皆出土黑瓷,虽然黑瓷数量不多,所占比例不足20%,但可以确定的是,德清窑自东汉至隋唐时期兼烧青釉和黑釉产品,以烧造青瓷为主,产品数量的20%约为黑瓷产品。
由此可见,德清窑不仅是中国最早烧造成熟黑瓷的窑口之一,其黑瓷烧制历史持续时间也较长,至少有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