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玛瑙俏雕福寿封侯大吉佩
清代玛瑙俏雕“福寿封侯大吉”佩
俏雕即俏色雕,是玉器雕刻工艺中一种常用专业术语,“指利用玉料上天生的、固有的、面积小、色调鲜明,且区别于原料上大面积的其他颜色的一种色彩,进行设计创作,并将这种色彩强化成具体物象”。 琢玉人通过俏色这一手法使玉器雕件更为妙趣天成,犹若神来之笔而凸显其艺术收藏价值。玉器俏雕工艺出现很早,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时期玉器制作中就已经崭露头角,1975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一件利用俏色技艺制作的玉鳖,当时匠人将玉料黑褐色皮保留,琢成鳖的背甲,青白色部分琢成头部、腹部和足。这件玉鳖堪称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俏雕玉器。
俏雕技艺到明清时期更为成熟,出现例如“桐荫仕女图”、“翡翠白菜”等宫廷传世名作,并且这一时期在民间玉雕中这类作品也同样丰富多彩,清代戏曲作家谢堃在其博物笔记《金玉琐碎》中记录有关于“牧竖骑牛”、“睡美人”、“璊玉马”、“二蜨一瓜”、“二荸荠”、“切破西瓜一角”等“巧色玉八种”。这是最早关于清代玉器俏作的文字记载。
这件清代玛瑙俏雕佩饰(见图),高5.3厘米,宽4厘米,厚2.4厘米,材质系通透纯净的冰糖玛瑙,其主体为一只扁圆丰满的硕大寿桃,寿桃边上有一蝙蝠张翼居一侧,取“捧寿”之意,一端镂雕有枝茎,桃叶包绕,寿桃枝叶上雕琢有两只猴子游戏其间,桃子表面并浮雕一只蜜蜂,这上面蝙蝠、寿桃、蜜蜂、猴子取谐音合意即为“福(蝠)寿(寿桃)封(蜂)侯(猴)”,正应了上面雕琢的“福寿封侯大吉”六字,匠人利用玛瑙上的色彩分布,因材施艺分别施以俏雕技法,尤其是这六个祝福吉语字样凸显其上极为醒目,颇是讨喜。佩饰整体喜庆意味浓厚,堪称是清代民间俏色玛瑙艺术中代表之作。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化艺术品市场要变天!国家信用给民间收藏撑腰了!
- 手里有藏品想变现?超详细攻略来了:鉴定、定价、找买家,手把手教你
- 古玩艺术品投资收益率极大,市场投资资金几乎全盘进入!
- 市场 | 财富新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的崛起
- 别让你的藏品贱卖!学会这招,让买家抢着出高价!
- 艺术品市场的未来:投资者眼中的金矿,普通人手中的瑰宝
- 2025,私洽为王:内地机构纷纷布局,艺术品交易规则已被彻底改写
- 揭秘年化15%的艺术品投资路,看懂这3点你也能赚
- "没钱也能玩艺术投资?从按揭抵押到租赁分红,这些骚操作让我看呆了"
- 未来三年,艺术品投资将成热门!
- 国家为艺术品投资“开绿灯”,财富机遇你跟不跟?
- 一场资本与文明的合谋:艺术品市场正在悄悄改写财富游戏的底层逻辑
- 别让你的藏品贱卖!学会这招,让买家抢着出高价!
- 未来几年捡漏靠它!这4类艺术品偷偷升值,看懂的人已经开始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