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民族融合的紫砂四系扁壶
我们对于异域异族的东西常常充满了好奇,外出旅游,也不管实用不实用,或多或少总会买些纪念品回来,或自己存念或馈赠亲友。古代人出行不像现代人这 么方便,但这一点儿也没妨碍天南地北的人们穿山越海地征战、通商、迁徙、漫游,茶马互市,丝绸之路,海上贸易,古人的生活也是有声有色的。物以稀为贵,当 远道而来的货物价格高昂不能为普通人接受时,仿造品就开始大行其道。紫砂器在历史上就曾被多个国家仿制,虽然欧洲、美洲、东洋、南洋的能工巧匠们花了大量 心思,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由于紫砂原料的特殊性质,各地的仿品只能是“山寨”级别。到目前为止,以宜兴为主的太湖流域一带仍是紫砂原料的唯一产地。
紫 砂工艺出现较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借鉴其他工艺,晚明清初之际就有许多景德镇造瓷艺人加入紫砂制作行列,许多经典的紫砂器造型都直接脱胎于瓷 器。紫砂四系扁壶即是此中一例。四系扁壶,又称背壶、马挂瓶。紫砂四系扁壶系仿制前朝的陶瓷制品造型,而陶瓷扁壶又系仿照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日常所用器具造 型而来。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是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时常搬迁,长期生活于马背上,因此他们所使用的日常器物都要适宜背挂于牛马身上,游牧、转场、骑射、 打仗时都便于携带。以皮革和金属制成的扁壶,是游牧民族用来盛水、盛奶、装酒的生活器皿。早期的皮囊壶、金属扁壶,便是后世陶瓷扁壶的原型。汉民族善于接 受和模仿,瓷器扁壶在秦汉时已有制作,六朝时期更是盛行,后来在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青花抱月瓶也是从扁壶化形而出。
这件紫砂质地四系扁壶制 作于明末清初时期,泥色栗紫,砂质感强。通高12厘米,口径2.5厘米。壶身竖立而侧扁,前后直观则双面圆满,壶底座呈喇叭口形,左右开小口贯通,壶身两 侧各有两个半圆系孔,壶流一侧双孔间距较小,壶流较短直,开于肩部,流口与壶口持平。壶身中部正反两面向内略凹作圆形开光,中央饰花枝纹,系以印模压印而 成,手法简洁自然,整体素形素色又富于装饰,使器物严整而又不显刻板。
古时有一种四系罐,四个系多处于同一水平围绕在罐肩部位,系孔垂直, 以皮绳横穿而过。扁壶不是这样,它的四个系分置在壶的两侧,一边两个,拎系时用一根皮绳从上到下,从一侧到另一侧穿过全部系孔,从侧边兜住整个壶体,所以扁壶的系是横置的,系孔本身受力较小,它的主要作用是固定皮绳,这一设计十分科学,比起四系聚拢于颈肩部位来说要牢靠得多。不过此时的紫砂扁壶早已不是悬 挂于马背的用器,而是成为一种陈设与实用兼具的酒器。作酒器时,口以软木塞封闭,也有以同质砂泥作盖的,盖面呈拱形,盖唇深长嵌于壶口,只是多不易保存下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