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铜香薰:收藏的是一种文化和记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一出,千百年来,“只羡鸳鸯不羡仙”便成为无数痴男怨女的共同愿望。
笔者收藏的这一对铜制鸳鸯香薰(如图),高15.5厘米、长17.6厘米,只见鸳鸯爱意融融地站在底座上,两眼炯炯有神,嘴巴半张,好像一开口便能说出悄悄情话一般。在鸳鸯的背上各驮有一朵牡丹,它们是香薰的盖子,打开盖子,可以往里面添加炭火和香料,使其缓缓燃烧,熏出来的烟雾香喷喷的,可以弥漫整间屋子。鸳鸯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都很细致地呈现出来,双翅上有两朵葵花,给鸳鸯以美的点缀和意的修饰。底座作为支撑,上面雕刻有翠竹纹和树叶纹,鸳鸯的双足作为支点,很是牢固平稳。
鸳鸯对配偶不离不弃,能与之共生共死,所以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自秦汉以来,便是夫妻情比金坚,爱情真挚坚贞的象征,以至于在古今流传的诗词歌赋、名著经典之中比比皆是。《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最后化为一对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唱得时人肝肠寸断;《红楼梦》里,贾母的侍女鸳鸯,不愿嫁给糟老头子贾赦做妾,宁愿悬梁而死,令人叹息;黄梅戏《天仙配》中,“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表达美好夙愿;香港经典电影《倩女幽魂》中有首歌曲,“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行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歌曲一出,连电影也为之升华。
鸳鸯不仅是一种美丽的鸟类,也可说是中国民间文化的浓缩与象征。所以,收藏这对鸳鸯香薰,其实也是在收藏文化和记忆。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