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手炉收藏不再冷
冷门的手炉,近两年收藏价值逐渐凸显,有的甚至翻了10倍。
近来,工艺精美的手炉备受收藏者青睐。以前是收藏市场冷门,近两年收藏价值逐渐凸显,部分工艺精美的手炉价格倍增。湖南收藏协会的有关专家提醒收藏者,随着手炉收藏日趋升温,一些仿造手炉充斥市场,建议收藏者注意甄别。
“雍正年制”手炉拍得百多万元
手炉精巧玲珑、形状多样,又称为“暖手炉”“火笼”。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手炉已退出生活的舞台,逐渐被人淡忘。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工艺精美的手炉倍受收藏者青睐。许多藏家喜欢上了收藏手炉,将藏得的手炉摆于博古架上,透过炉身炉盖的雕饰来欣赏一幅幅古代民俗文化图。藏炉高手张正望,甚至写下了《中国民间手炉鉴赏》一书;孙文雄、张淑茹办起了“中国手炉文化博物馆”。
收藏手炉最多的人在台湾,20世纪80年代,很多台湾人到上海、无锡一带收购小手炉,当时不论好坏通通300元人民币一把;20世纪90年代,内地收藏群体关注开始手炉收藏,当时的价格也涨到几千上万元一把了。一只“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铜錾龙纹手炉曾经拍得135.52万元;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中期掐丝珐琅团鹤纹手炉 ,以47万元成交。
清代手炉制作工艺登峰造极
湖南收藏协会的相关专家告诉笔者,手炉的发展可以分为汉唐宋元、明、清、民国四个阶段。
早期的手炉多为陶炉;唐代,人们开始用铜制成手炉,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的手炉器型以“簠簋之属为之”,即方圆二式,里面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小型的可放在袖子里“熏衣炙火”;明朝中后期,制炉工艺明显提高,材质精良,炉体厚重,工艺复杂,线条清晰,刀法流畅;清代,手炉制作工艺登峰造极,精品多选用红铜,经多层做工,千刀万刻,细腻多变,力求在手炉上展现各种精美图案;民国时期,手炉已进入到了平常人家,手炉制作工艺逐渐由繁至简,而且黄铜白铜制品居多,大多注重炉体造型及炉耳等处的特色做工。
虽然手炉存世量极多,品种也十分丰富,但它不可再生,而热爱收藏手炉的人越来越多,造成了手炉价格不断攀升,有的翻了10倍。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