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鸾凤和鸣铜镜原是陪嫁镜
乌力吉门德收藏的铜镜
在品种多样的古玩收藏类别中,古铜镜素来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在古籍中曾有记载:“镜,景也。”其中的“景”指的是影子。因此镜为能照见影子的用具。古代的镜子多以铜制,表面磨光,用来整理仪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镜子出现在商代,到战国时代铜镜开始盛行,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在制作工艺上比较轻巧。年轻的收藏爱好者乌力吉门德最近也收藏到了一面铜镜,在他看来这面铜镜是宗教用品,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本期的晚报收藏周刊举办的活动当中,大家就对铜镜的用途展开了讨论。
收藏爱好者乌力吉门德:我觉得这面铜镜是清代的,铜镜的材质、做工、刻字都体现了清代铜镜的特征。许多清代的铜镜其为铜质,色泽多为黄中闪黄。而萨满教作为古代的一种宗教信仰,经常会举行祭祀活动。在活动中会使用到各种礼器、祭祀用品,而铜镜也在其中。具体如何使用,没有资料可以参考,因此不得而知。但是从铜镜上的包浆、锈迹,就可以看出铜镜使用非常频繁,因此才具有收藏价值。
收藏爱好者周先生认为,镜子除了用来整理妆容,古时候人们还用其来比喻自省,因此出现了许多名词,如镜鉴、镜考。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唐太宗所说的,“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在收藏铜镜的过程中,不能片面的当铜镜只是镜子,否则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收藏爱好者吴先生认为,古代的铜镜多以人物、神兽作为图案,而这件铜镜背面只有四个字,并没有明显的宗教特征。因为应该与宗教文化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一面较为普通的铜镜,收藏价值并不是很高。
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宝舰认为这是一面明代的铜镜,而不是清代的。不同时期铜镜都是各具特点的,西汉时期铜镜上开始有了铭文,往往都是吉祥语。隋唐时期的铜镜色泽以银白色居多,褐色较少。而宋金时期铜镜通常是黄中闪红,直到清代我国才出现了玻璃镜,铜镜才日渐稀少。这面铜镜上刻有的四个字是“鸾凤和鸣”,鸾凤和鸣的意思是指鸾鸟凤凰相互应和鸣,比喻夫妻和谐。鸾凤和鸣是汉族传统吉祥图案。根据字面的意思理解,铜镜与宗教并无关系,而是古代婚嫁习俗当中的陪嫁镜。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