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黄釉成为皇家专属的釉色
图中这套对碗为清光绪官窑器中的精品,口径15厘米,斜弧腹下收,圈足。内壁及底施白釉,莹亮光润,碗心青花双圈内绘三只羊在树下休息,寓意“三羊开泰”,青花圈外饰折枝花卉及石榴、鱼、如意等吉祥图案。外壁以黄釉轧道为地,上饰杂花瓶、石榴、如意等杂宝纹,留三个圆形开光,其内分别绘三只羊,或站或卧,姿态各异,与碗心三羊相呼应。轧道,又叫雕地,宫中称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耙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绣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最后配以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而粉彩轧道工艺就是把粉彩和轧道两种工艺有机结合,形成珠联璧合的惊艳效果。
黄釉最早出现在唐代,但当时由于工艺不够纯熟,器物比较粗糙,品质也不稳定,因此以民间使用为主。但到了明清两代,黄釉成为皇家专属的釉色,这两朝对于黄色的使用有着十分明确的界定,比如在清,里外黄釉为皇太后、皇后用,里白釉外黄釉为皇贵妃用,黄地绿龙为贵妃用,以下嫔妃、贵人、常在则不许用黄釉瓷器。清代陶瓷艺术家唐英于乾隆时曾奏明皇帝将破损的黄釉器都押运京城处理,以防技术外传,可见黄釉价值不菲。黄釉地轧道粉彩三阳(羊)开泰碗的有序烧制从清代自乾隆朝开始,据《清档》记载,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日传旨:“交唐英烧造,其碗外面俱烧五彩各色地杖,花样各按时令分别吉祥花样,碗内仍照外面花样,俱要青花白地,年节用三羊开泰。”此一成法沿袭至晚清光绪年间,清各朝均以乾隆为范本仿效,一直沿用至光绪,以后则少见。因此这是一类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瓷器。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