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扇的历史文化收藏价值如何表现
中国的扇文化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在全国各地流传甚广,据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在殷代,用雄雉尾制成,称为“雉 尾扇”。当时的扇子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为帝王“示威仪”的仪仗装饰品,又叫“仪仗扇”。后来扇子由大变小,到了汉代,有了绢制纨扇,又称团扇,(绢宫 扇)作为拂凉工具,人们才普遍使用了。扇子与我国的绘画、书法、文学、雕刻等文化艺术相融合,历代的达贵显人、文化名流均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扇子中的精髓——苏扇,2006年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苏扇具有特定的文化收藏价值。
首先,苏州的折扇生产始于南宋,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制扇中心。由于苏扇制作精良、品种繁多、尤其是繁杂的制扇工艺程序,是纯手工制作技艺更难 以仿制, 经历代能工巧匠的辛勤耕耘,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地方风格。无论是扇骨的造型艺术,还是扇面的制作绝技以及扇面的绘画技巧,都构成了苏扇文化,驰名中外。
其次,扇子与文学创作、书画艺术、戏曲文化和舞蹈、园林等艺术处处相关、紧密结合,无处不有。如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 义》中都 有扇子的描述;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喜欢在扇面上绘画赋诗,已成为中国书画家的一大特色;扇子在戏曲艺术中被称为“万能道具”。折扇,在苏州评弹艺人手中除了 运用扇子表演角色外,还用来当作各种兵器道具,使表演更为逼真动人;在中国民间舞蹈中,一般常用折扇式彩扇,《扇子舞》是现代舞坛的一朵小花,一把把扇子 将江南的采茶风情表现得栩栩如生;还有在苏州园林内、江南民宅等建筑也能常常领略到扇形图案、扇形花窗、扇形亭子等造型的艺术之美,显示了深厚的吴地文化 魅力。
第三,苏扇,由于制作精良,品种繁多,深得人们的喜欢,这小小的扇子带着浓浓的古韵今风吹遍了世界各地,让更多地人知道了苏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为宣传苏州、了解苏州,为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第四,苏扇除了用作纳凉驱暑外,高档的艺术品扇,都出于名家名匠之手,颇有赏玩和收藏价值,既丰富活跃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又陶冶了高雅情操,难怪人们会对它青睐有加了。
扇子蕴藏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流变、发展,从羽扇、纨扇到折扇,结构不断完善,品类不断扩大,品味不断提升,至今已发展成为具有几百个品种的扇子家族。
祝愿苏扇伴随着人们世代相传,制扇技艺不断发扬光大,为保护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作出新的贡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