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巴西私人收藏中国瓷器
Denise P. Leidy在介绍绘有西湖图案的青花大瓷瓶(美国《侨报》林菁 摄)
中国侨网5月4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透过国际借展,近日首次向公众展示60件来自巴西私人收藏的精美且罕见的中国瓷器。这次展览(Global by Design: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R。 Albuquerque Collection)主要呈现自16世纪末至18世纪间,中国瓷器成为全球奢侈品,并改变欧洲制瓷业与餐饮文化的历程。
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李丹丽(Denise P。 Leidy)介绍说,收藏家Albuquerque从23岁起便对中国瓷器非常着迷,他收藏了上千件中国瓷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从中借展60件,所有这些展品以前从未展出过。
瓷器引入欧洲,可上溯至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时期。期间,瓦斯科·达伽马(1460-1524)于1498年发现了经过好望角到南亚与东亚的航海路线,稍早时候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发现了美洲。两名探险家在葡萄牙与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皆为寻求能更快获取如茶、香料、丝绸,以及瓷器等亚洲奢侈品的海运路线,而展开他们的旅程。
李丹丽指出,当时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瓷器热潮,中国制造意味着质量精良。瓷器易于清洗,瓷器作为餐具引入到欧洲,大大改善了欧洲人的饮食卫生。精工制作的中国瓷器在欧洲卖得很贵,一套昂贵的瓷器价钱相当于买一个公寓。
这次展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五件式青花大瓷瓶,上面描绘着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致。李丹丽说,这几件瓷瓶制作于康熙年间,我们不知道是哪个欧洲人买了它们,因为瓷器上面没有纹章。让人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中国人会在销往欧洲的瓷器上绘制西湖,欧洲人明白这些图案是西湖吗,对于这些我们没有答案,但这正是有趣之处。
当葡萄牙人于16世纪首次抵达中国时,中国江西景德镇众多窑厂所形成的成熟产瓷区,主宰着世界的制瓷工业(当时世界上唯有中国与韩国生产瓷器,虽然后者的产量较少)。葡萄牙统治者是首批向中国订制瓷器的欧洲人,这次展出的就是这批最早且罕见的订制品。这些订制品中有皇家纹样的装饰,例如一个扁壶上有皇家徽章。还有的作品上有天主教图像装饰,例如一个瓷碗上有《万福玛利亚》起始句。
在此之前,瓷器已在特别是与伊斯兰世界交流的中亚商路中作为重要的商品,而来自中东的器型与设计也已藉由瓷器流传到欧洲。在此次展览中,一件绘有两名波斯人物的罕见克拉克盘(Kraak dish)(约1628-1642),或为伊斯兰或欧洲市场而做。一件难得一见的透雕碗,上饰有伊斯兰清真言,以及配有欧洲特有的鎏金座,说明了瓷器从中国抵达伊斯兰世界,最终到达欧洲的精彩旅程。
到了17世纪早期,两艘被掳获的葡萄牙船只上的瓷器在荷兰被拍卖。不久,在荷兰取代葡萄牙与西班牙在航海路线上的主导地位之后,瓷器开始于北欧地区广泛流传。
到了17世纪末至18世纪之间,随着器型与图样设计的不断交流,一种瓷器制造的全球性艺术语言已发展成熟。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