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纪念币发行是为了迎合收藏者而溢价吗
最近发行的纪念币太多了,供过于求使得币商们都多少感叹,以前是收藏不易,现在是靠收藏赚钱不易。作为收藏的重要藏品源头之一,币商渠道在纪念币发行公开透明化以前,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的收藏途径。如今收藏新发行纪念性钱币,越来越多的人完全可以通过面值获得纪念币,这让币商的利润只能通过批量的卷币或者盒币来获得,对但这毕竟只是小众收藏,且这里的溢价也不见得比以前的散币能高到哪里去。
于是币商们的交流中,开始思考着央行是不是比起如今大量发行纪念币,还要更为大幅度的改革,例如:
1、纪念币溢价发行,并由代理商及商业银行承包发行。这显然是要把普通纪念币贵金属化;
2、发行的题材更多,发行量更大,甚至单套多枚,如建国35周年纪念币。这有点把普通纪念币邮票化。
如此咋看,纪念币显然会商品化,收藏就显得更为产业化,因为我们常说的“普通纪念币”实际上是“流通纪念币”,比起“贵金属纪念币”,普通纪念币最大特色就是其具有和普通流通货币一样的流通职能,我从银行10块钱兑换过来,拿去市场消费自然也能抵10元。纪念币只是民间人为地认为这是收藏品,好比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本身只是寄信的邮资凭证,收藏只是收藏者自己的衍生行为,只是如今邮寄信件已经没落,邮票的发行成了邮政部门迎合收藏者的生存方式。
所以,纪念币该不该从源头产业化,这其中有好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普通纪念币都溢价发售,那一定会有不少收藏者放弃收藏此类藏品,因为价格和面值的心理落差并没有像金银币那样,有贵金属成分可以填补这种面值与材质的心理差。如今等值兑换的纪念币都有如此多的未兑换量,可见溢价更为严重;
其次,既然要溢价,那么发行量一定会少,纪念币必然不会被流通,这对央行而言并不利,因为有流通的可能性才能促使纪念题材得到宣传,不流通就会使得宣传职能大大降低。且一旦被炒作,央行始终还是要背锅。邮票虽然会被溢价,但通过邮局途径零售都是按面值进行,央行从源头就溢价,会使得给人一种不良的印象,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发展不利;
最后,央行是国家金融机构,并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纪念币溢价发行的话,那多出面额的溢价部分在财政报告中该纳入哪一类?纳入利润?显然是违规的,且不管是捐赠还是归入国库,都是矛盾的,因为纪念币已经不是在发行,而是在发售,不然的话,央行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也不会让其下属的中国金币总公司经销,毕竟这会影响人民币在市场当中的地位。
所以,发行溢价的普通纪念币显然在当前并不可取,除非解决很多技术性问题,否则,这种想法只是币商一厢情愿的做法而已。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