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如何辨别真伪
提到影青瓷大多数人都没有概念,它不如定、汝、官、哥、钧等瓷器出名。但在北宋时期,影青瓷深受人们的喜爱,连景德镇也因烧制影青瓷而名声大噪。也可以说,正因有了景德镇烧制的影青瓷,才有元代官方下令在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宋代词人李清照所写的“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据考古学家考证,“玉枕”很有可能指的就是景德镇烧制的影青瓷瓷枕。
影青瓷
影青瓷最早出现于五代时期,在北宋晚期达到顶峰,除了“影青”这个名称外,还被叫做“隐青”、“映青”和“罩青”,学术上则习惯称之为青白瓷。瓷器白中透青,青中泛白,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期影青瓷因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而受到大众的喜爱。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后吸取唐末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拥兵自重、武人粉墨登场纷纷称王不利于统治的教训,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权力,重文抑武。在当时这种文臣当道的政策下,宋朝出现一种温文尔雅的风格。我们看北宋时期的画作,都透露着丝丝的书卷气和清静悠远的气息,将中国画的留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风格又是怎样体现在瓷器上?
唐代中期形成了北方以邢窑为中心,南方以越窑为中心的“南青北白”两大局面。而随着南北方频繁的交流,到晚唐、五代的时期,北方学南方烧青瓷,南方开始学北方烧白瓷。影青瓷就是景德镇窑厂在烧白瓷的过程当中,偶然烧出来的品种。从现在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到,从作为生活用品的碗、盘到作为装饰用品的香熏、盏托,还有宗教器皿等都可以看到影青瓷的身影。今天的工匠可以把釉色仿出来,甚至烧制工艺比宋朝更高超,但是刀工工艺却仿不出来。
景德镇的影青瓷多采用“半刀泥”刻花技法,刀法灵动跳脱,奔放潇洒,轻快酣畅如行云流水。如果是仿造的,整个就像临摹一般生硬。在我们辨别真伪的时候也要综合青花料、隐青料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鉴定时拿手电筒往器具里面照射,一次性注浆成功的、没有拼接处的,基本上一票否决,因为古代工匠都将是一片片泥料裁好,再镶上去。在做镶具时有一个要点,要用同样的泥料、同样的湿度、同样的镶品,经过火的检验,不开裂,才是好的镶具。
按照地区划分价格的话,景德镇湖田窑的“影青”要价很高,如果是广西窑、江西窑,则另当别论。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价格是不包括拍卖行在中间所赚取的利润。
总结影青瓷的特点,造型方面,北宋早期主要是碗和盘,中期以后盛行注壶、注碗、瓶、炉、香熏、盏托等,北宋晚期到南宋,盒子增多;胎土方面,早期胎质细腻,后期胎釉略显粗糙;釉色方面,北宋早期青白中闪黄,中期以后,大多呈色纯正,南宋中晚期釉色偏白;装饰技法方面,早期多素面无纹饰,中期以后多见划花和刻花,题材以花卉为主,牡丹、菊花、水波、飞凤等,南宋晚期多印花。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