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核雕俏赏玩两相宜
作为民间微型雕刻艺术的一个门类,在近年来的收藏市场中,核雕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藏品。近年来受到市场追捧的核雕往往是一些题材创新的名家精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件核雕作品未来的价值高低。
明清核雕名扬天下
核雕,顾名思义,是利用果核进行工艺雕刻的一门技艺,其主要材料为桃核和橄榄核。核雕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我国明朝时期的核雕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民间艺人,王毅(王叔远)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微雕艺术家,他创作的核雕《东坡夜游赤壁》之舟,舟上舱轩篷楫,什物俱全,镌刻苏东坡等五个人物,精妙传神。明末散文家魏学洢写了一篇《核舟记》,生动地记述了王叔远创作之核舟巧夺天工的风貌,赞美了雕刻艺人高超的技艺。此文后来被清代文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得到广泛流传,核雕因此而名扬天下。
明代的核雕用材主要是桃核和杏核,橄榄核相对较少。从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的用材转向橄榄核,核雕技艺水平不断提高,名家辈出,清乾隆年间,核雕艺人陈祖章、杜士元,被人称为技高艺绝的“鬼工”。陈祖章的代表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人物高达八人,人物形象刻画精致,神态超逸,惟妙惟肖,舟底还刻有《赤壁赋》全文,令人叹为观止。《东坡夜游赤壁》之核舟,也成为后世核雕的经典之作。
清末因战争等原因,核雕行业一度凋零,直到民国初期才有所回暖。
精雕细刻独一无二
核雕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艺人们将一个个小小的桃核、杏核、枣核、橄榄核等果核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等故事成了核雕艺术取之不尽的题材,由于这些果核的大小、纹理各不相同,因此每件核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工匠的技艺要求也很高,没很高的雕刻水平很难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按果核的形状和大小分类,核雕一般可分为六类:单核,又称为大核,一般直径超过5厘米,比较适合雕刻单件作品,所以价值很高;小核,通常只有0.5厘米之微,市面上非常少见,所以价格一般也很高;怪核,指形状比较奇特的果核,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一件很独特的艺术品;细长核,形体狭长,常用于雕刻核舟之类的饰品;圆核,形体通圆,是雕刻罗汉头之类作品的上佳材料;普通果核,比较常见,一般价位不高,多用来制作珠串。核雕藏品与其他藏品最大的区别是果核容易开裂的原因,一般存放七八年的橄榄核便可称为老核了,一枚果核售价从几元至几百元不等,但一经核雕艺术大师之手,成品动辄上万元并不鲜见。
小项不小行情看涨
核雕虽说是古玩收藏中的一个杂项、小项,但仍具有很明显的收藏特征:平民级别的核雕作品价格波动缓慢,而核雕精品则连年上涨。10年前,普通的核雕单件作品市场价格多在50至100元之间,工精质优的作品也仅500元左右。但随着核雕的艺术价值逐渐被市场发掘,目前一般作者的单件作品涨到500至1000元,而名家普通单件作品则可卖到数千元,而名家精品代表作甚至能达到数万元以上,而且还一件难求。早期核雕作品的价值更高,由于橄榄核不易保存的原因,目前流传下来明清时期的核雕数量较少,明清名家核雕作品价值非常高。据了解,20年前,一些清代核雕珊瑚串珠、人物手串、十二生肖手串等成交价格大多在千元左右,如今,这些明清核雕精品价格上涨了几十倍,有的甚至达到上百倍。如早在2005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上,一件108粒的“清代核雕先贤人物珠串”就曾以134.2万元的高价成交,并创下了当年核雕拍卖的最高纪录;2006年,天津文物公司拍卖的“清核雕人物串珠”54粒,以16.5万元成交;2008年,上海博海拍卖公司拍卖的“陈素英现代核雕”,则以8.25万元成交。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的天价文物是什么?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从文化到财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惊人崛起
- 古玩市场:经营模式正在转换,别傻乎乎的跟不上
- 为什么“中国瓷器”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投资的硬通货
- 官员财产申报“新政”,让艺术品成“合理配置资产”的最佳途径!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五大技术革命,重塑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经济格局,未来已来!
- 最后的资源争夺战: 古玩艺术品投资!
- 阿里进军艺术品金融银行业务:变革与机遇!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你能抓得住吗?
- 艺术品投资的黄金时代:资本、抄底与政策的机遇盛宴!
- 2025:艺术品市场的黄金破晓与牛市征程…
- 民间收藏变现:这些新的实践模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