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古董收藏中的最后一只“潜力股”
雕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 也叫剔红,其技艺始于汉,唐。它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雕工细腻,在古代一般都是皇宫里面的陈设物。
雕漆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尤其是在永乐时期,雕漆技艺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明成祖朱棣酷爱雕漆,当年他从民间专门召集大批量的工匠,在皇宫里面设立专门的漆器作坊-果园场。制作出来的成品工艺精湛,产品精美绝伦。
如图:永乐年间的 牡丹纹的剔红盒子以1287万元人民币成交,怒放的牡丹层层叠叠,连花瓣的脉络都那么清楚,即使过了千年依然容颜未老。我想当年这盒子肯定是永乐皇帝为了自己的心爱的人倾心打造。
永乐年间 牡丹纹的剔红盒子
但是到了清代,雕漆工艺得以蓬勃发展,百工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雕漆工艺达到了漆工艺史上最高的水平。如下图:
清 乾隆 剔红雕海龙龙纹宝盒
清乾隆 剔红仙寿宝盒
据悉,目前故宫博物院现存大约1.7万件漆器,其中出土的漆器数量极少,传世的主要集中于元明清三代。从拍卖纪录也可以看出,元明清漆器大都做工精美,保存较好,成为漆器收藏与拍卖的主力军。
例如: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拍出606.3万元港币;
2007年,香港佳士得以497.3万元港币,拍出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
2008年12月3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的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上拍。最后竟以3314万元港币成交,创下了迄今为止漆器拍卖的最高拍卖纪录。
对于漆器的这项古老收藏,拍卖场上频频出现上百万的天价,业内普遍认为,漆器是古董收藏中的最后一只“潜力股”。王世襄先生在世时,经常从老乡手里低价淘来漆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漆器的收藏价值几乎上涨了100多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漆器市场的升温,自2002年以来,在原本就存在着辨识难度的漆器市场,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仿中国漆器和现代新作赝品,鱼目混珠,因此,漆器收藏更要注重辨别真伪。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只小碗太厉害了:从30元卖到1.41亿!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2025年上海艺术品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全民变现时代来临!
- 未来几年:哪些艺术品最具备投资价值?
- 艺术品变现,估计在2025年全面打通,这才是民藏所需要的!
- 2030年前,国家要动真格了!九大狠招盘活艺术品市场,藏家、投资者必看!
- 艺术品资产化:时代浪潮下不可逆转的价值重构之路
- 从几十万到几块钱!艺术品投资彻底变天了:拆着买、线上卖,连老外都在抢中国古董,普通人如何上车?
- 打破误解!艺术品市场:产能过剩是假象,未来盛景正铺张
- 千古不败的投资是艺术品!从100倍到10000000倍的增值
- 艺术品资产化:第三次财富大洗牌,看不懂就太迟了!
- 当收藏市场面临“大洗牌”开始,你的选择决定未来财富走向
- 艺术品市场大爆发!未来是文化艺术品的天下!
- 艺术品线上交易平台大盘点,你想知道的都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