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心思的艺术品却被淘汰?
【中华收藏网讯】当前,各种美术作品评奖和研究项目评审多如牛毛,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省部级和院校级各类常规艺术研究课题和项目,以及各级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和设计大赛等等,各种名目的美术奖项不计其数,学术界貌似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然而,这些评奖的申报程序和评审过程常常繁琐而低效,评审理念和评审规则陈旧而僵化,评审的依据仅仅是那些量化的数据,只看所参加展览的级别和发表期刊规格的高低,看入围和获奖的次数,看作品的外在形式的花样和技巧的熟练程度,甚至看推荐专家的身份和知名度等等,几乎把美术创作和研究本身的具体内容和客观水准完全搁置一边。在这种游戏规则下,真正由心而发的那些朴实无华的美术创作和脚踏实地的理论研究,往往在评审中被早早地出局。
面对这样的评奖,美术创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分化为两类,一类人,把精力转向对评审规则的细细钻研,并筹划应对策略,另一类人,执着地一心专注于个人的创作和研究。两类人的科研评审结局自然完全相反。
美术科研评奖的目的,本该是为了激励虔诚的艺术创作者和潜心研究的美术理论学者,从而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术氛围。但当前的美术科研评奖完全违背了这样一个初衷,而逐渐扭曲为一种逆淘汰机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鉴别汝窑不要局限:器型丰富,远超你的想象!
- 眼学与算法:下一次财富浪潮藏在古玩艺术品里
- 未来五年是古玩精品的价值增长期:手里有好东西的藏家一定要沉住气!
- 从收藏家视角看中国艺术品:未来十年发展与趋势走向
- 别被骗:款识未必是鉴别官窑器的唯一要点!
- 艺术品价格飙升的真正原因......你想不到吧?
- 千年铜锈比黄金更保值:暗流涌动的文化硬通货战争
- 带褐斑的龙泉窑,凭什么能价值千万金?
- 带褐斑的龙泉窑,凭什么能价值千万金?
- 和田玉古玉:千年文明的瑰宝,收藏界的“软黄金”
- 投资字画需要财力、眼力、机遇, 高眼力者更富有!
- 未来最富有的人 ,是懂艺术的人!
- 万法归宗:这个品类不起眼,但是贵得有内涵!
- 耿宝昌:三招教你辨别康熙官窑与民窑之别